創業就業工程是我省的五大惠民工程之一。全省今年的就業目標也提出,通過創業帶動就業解決10萬人的工作問題。為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全省出臺了一系列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比如,將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對象從下崗失業人員擴大到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者、復員轉業軍人、殘疾人,幾乎涵蓋了城鄉各類群體;各類自主創業者不同程度享受稅費減免和小額貸款等等。
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為了擴大就業,特別是在鼓勵創業方面,從省里到市里,各種優惠政策可以說是傾巢而出。此舉,無非是想讓更多的人在政策扶持和激勵下能夠創業成功,實現一人創業帶動多人就業的美好愿望。
但在對創業者的多次采訪中,記者卻發現,各種優惠政策在落實工作上并不盡如人意,很多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無法享受到政策指定的優惠,用他們的話說——這樣的享受,需要積極爭取,而爭取的過程艱難而漫長。
以符合國家規定條件持 《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為例,他們若從事個體經營,政策規定:在規定的期限和限額內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并依法免收屬于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實際營業中,各項費用的操作原則是“先交費后返還”,創業者可以享受的 “扣減的費用”只有在稅費返還后才算是真正優惠了,但這 “返還”二字學問就大了。據反映,有返還一部分的,有返還不了的,也有長時間爭取而無結果索性放棄返還的。
創業者中,有開小店的,一些必要的許可證件卻遲遲拿不到手;有選好項目的,卻無法達到相關部門制定的極高的門檻;有開小公司的,卻被告知近幾年不受理此項業務。凡此種種,創業者碰到的事情總比想到的事情更多、更復雜、更麻煩。
于是,創業中也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正常的創業尚且如此艱難,遑論去享受那些美好的優惠政策了。記者在采訪中得知,當初沖著優惠政策而去滿腔激情的創業者,被澆了一盆冷水后,半途而廢者不在少數,真正能堅持下來并創業成功的,可算是幸運兒兼佼佼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