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1000家創業實訓基地
選擇一批優秀企業認定為創業實訓基地,安排經過培訓的人員到基地進行不超過6個月的實訓,規劃期末,全市認定的創業實訓基地數量不少于1000家。其中,重點實施"三個100"工程,工商聯依托個體私營協會,在生產加工、商貿零售、種植養殖和服務等行業中篩選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企業,建立100家以上創業實訓基地;共青團依托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建立100家以上青年創業實訓基地。婦聯依托女企業家協會,建立100家以上的女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市勞動保障部門充分發揮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實驗區優勢,依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加強與國際勞工組織等國際和區域組織的交流合作,引進先進創業培訓項目。規劃期末,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各區縣創業培訓機構開展模擬公司培訓項目,全市年模擬實訓能力達到1萬人。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
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促進勞動者實現技術技能創業,同時為創業企業儲備和提供所需人才。充分利用公共培訓機構、職業院校、社會培訓力量和企業培訓中心的作用,構筑多種類、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形成百萬人次以上的年培訓能力。依托"國家職業展示中心"和"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圍繞本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需要,更新完善職業技術標準;圍繞新興職業發展,積極承接國家統考和實驗性鑒定項目,大力開發新職業標準,并在全國積極組織推廣和試驗。在職業院校和企業,認定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立100個技師研修站,打破年齡、身份、比例等限制,通過名師帶徒、生產現場考核、技術攻關、技能競賽等形式,形成技能人才培養考核評價的新模式,造就一批應用型高技能人才。
各區縣將全建創意創業園
各區縣政府將根據經濟發展特點和群眾需求,將便民商(農)貿市場建設納入區域整體規劃,市、區縣兩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購置、置換、租賃土地等形式,每年新建1家以上、面積不低于1萬平方米的便民攤群商(農)貿市場,優先吸納本市下崗失業、失地農民和高校畢業生等創業人員入場經營,比例要在80%以上。對就業困難人員進場創業的,減免租金。各區縣要根據社會創業需求,選擇有一定土地面積和建筑規模的學校、工業小區和廠區、商業區改建為創意創業園。各經濟功能區要根據社會創業需求建設創意創業園。2009年上半年,市內六區和塘沽區要各選一所占地面積不低于20畝和建筑面積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學校,年底擴建為2萬至3萬平方米的創意創業園。2010年,其他區縣和經濟功能區也要全部建立創意創業園。對社會力量新建的創業園或商貿市場,吸納新辦創業企業數量在50家以上的,以及現有的創業園或商貿市場年新吸納新辦創業企業數量在30家以上的,可認定為創業基地,給予一定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