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合肥市勞動保障局獲悉,合肥市首批50家創業實訓基地已正式掛牌,想創業的人可以通過實訓基地取得“實戰”經驗,進而成為“小老板”。
培養潛在競爭對手?
今年6月,合肥市勞動保障局就計劃年內建立200家創業實訓基地,為有創業愿望的人提供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個學員一般可以實訓3個月,最多6個月。
合肥市勞動保障局就業處盧磊處長接受采訪時坦言,在政策制訂之初,他們就有很大的擔憂——創業實訓和就業見習完全不一樣,這些人接受實訓,不是想在這個企業找份工作,而是想進入這個行業當老板。
“對于實訓企業來說,無形中是在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 ”盧磊處長告訴記者,出于這樣的考慮,為了能爭取到更多企業成為實訓基地,首批實訓基地都是從政府曾經幫扶過的百幫企業中進行選擇。 “這些企業在創業之初受到了政府的扶持,有一定的感恩心態。”
李青是合肥天衡餐飲服務公司的負責人,4年前,下崗失業的她參加了廬陽區百幫服務中心提供的創業培訓,隨后從最初的一家小快餐店,到今天承包了多家食堂,創業之路走上了正軌。
李青說自己是“過來人”,曾經受到政府的幫助,很能理解初始創業者的感覺,一定會多提供鍛煉的平臺,對學員傾囊相授。
減少創業的盲目性
“現在很多人都有創業的想法,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創業成功。 ”盧磊處長表示,實訓基地都是創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企業,這些企業可以用他們的經驗,帶領更多人走出一片創業的天地。
第一批50家的創業實訓基地中,很多是從一些小商店、小賓館、小加工廠開始的,而且從事的行業門檻很低,適合初次創業者。
什么人可以進入創業實訓基地?成為實訓學員,必須具有很強的創業愿望,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在合肥市創業培訓定點機構參加創業培訓并且取得了《創業培訓合格證》,同時創業項目計劃書經專家評審論證切實可行。“這些人已經在培訓課堂上學到了很多填鴨式的理論知識,他們真正缺乏的是與這個行當的親密接觸。 ”
在盧磊看來,參加實訓,正是有了深入了解這個行當的機會,可以學到企業的一些經營規律和經營訣竅,如果想創業,通過這樣的實訓,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當,還可以重新選擇創業項目,這也能減少創業者的盲目性,減少創業成本。
“取真經”要靠自己
創業實訓的模式就是把想創業的人輸送到今后想從事的行當,比如想開飯店,可以安排她到一家餐飲企業;想開超市,可以安排進入商貿企業。通過這樣的近距離學習,獲得創業的實戰經驗。
“不要指望企業會把創業經驗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你,‘取真經’更多要靠自己。 ”盧磊認為,提供這樣一次實訓的機會,就是讓想創業的人員不需要在企業里“潛伏”,而是光明正大地學習一些創業經驗和管理模式,即使企業負責人不愿意教太多的實戰技巧,學員也有了近距離、多觀察的機會,學習到今后創業中需要的東西。
為了鼓勵企業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訓的機會,合肥市剛剛出臺了一份文件,如果經過創業實訓基地的學習培訓,學員在6個月內實現創業,將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實訓基地一次性補貼。(丁雅誦、夏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