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模式:投資者出一點、財政補一點、稅收返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 ■扶持方式:財政最高補助3萬,貸款享受貼息,3年免收行政性規費。 ■扶持規模:2011年起在全市推行。預計每年新增微型企業1000戶,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 微型企業如何定義,優惠政策又該如何申請?是在達城二馬路經營小飾品的甘靜這段時間最為關注的話題。 日前,我市正式出臺《達州市微型企業創業扶持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創業申請、創業培訓、創業審核、注冊登記、扶持政策、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該《辦法》已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的出臺,必將為我市微型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9類人群可申請扶持 “發展微型企業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在11月19日召開的市政府第149次常務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健的話擲地有聲。 那么,什么是微型企業呢?據介紹,雇員(含投資者)20人及以下,創業者注冊資金10萬元及以下的企業即為微型企業。微型企業的組織形式由投資者自主決定,可采取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 記者調查發現,微型企業擁有者和經營者大都是“草根群體”,他們勢單力薄,抗風險能力差。但就是這些大量存在的微型企業,為處境最艱難的家庭提供著主要的經濟保障。 部分微型企業經營者表示,他們的啟動資金,除了自籌外,多是借款。在創業之初,購置了辦公用品、繳納了房租之后,往往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有時候,可能就差幾萬元錢,就葬送一個人的創業夢想。 一直夢想開一家小廣告公司,但苦于沒啟動資金的市民鄭士飛,在詳細閱讀《辦法》后高興地說:“政府的扶持,就如雪中送炭,我的創業夢終于有著落了!” 確實如此!據介紹,只需具備下列條件,即可申請享受微型企業創業扶持政策: 一:具有本市戶籍(含集體戶口); 二:屬于“九類人群”,即具有本地戶籍的大中專及以上畢業生(含職高生)、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被征地農民(失地無業農民)、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殘疾人、城鄉退役士兵、文化創意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等; 三:具有創業能力,即應當具備年齡、行為能力條件,并經創業培訓,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 四:與他人創辦合伙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且在合伙企業或公司中的份額或投資比例不低于51%。 申請后免費創業培訓 針對申請步驟,《辦法》作了詳細說明: 扶持對象申請創業,應首先向戶籍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交申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對申請人是否符合“九類人群”條件進行審查后,出具推薦書;當地工商部門收到申請書及推薦書后,對申請人是否具備創業能力以及是否有在辦企業進行審查,對具備條件的人員納入創業培訓計劃;申請人參加創業培訓且結業后,向工商部門遞交創業投資計劃書或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并由工商部門組織評審;通過評審并完成企業注冊后,創業者即可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辦法》就創業培訓作了具體說明。市微企辦將會同市勞動保障局、市財政局指定微型企業創業培訓年度計劃,并聯合發文讓各縣(市、區)實施。 《辦法》特別指出,創業培訓將以提高申請人創業能力為目的,開展政策解讀、項目選擇、擔保貸款、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合同簽訂及風險的規避、員工聘用和社會保障、工商稅務知識、創業實例分析、創業投資計劃書指定及答辯等內容的培訓。考試合格者,由指定創業培訓機構頒發創業培訓合格證書。據悉,財政部門將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微型企業創業培訓補貼。 “1+3”模式促發展 《辦法》指出,我市將從實際出發,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采取“1+3”模式,即“投資者出一點、財政補一點、稅收返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促進微型企業發展。 財政扶持:市及各縣(市、區)財政每年將投入專項資金,用于創辦微型企業資本金補助,補助比例控制在創業者投入金額的30%,也就是說最高補助可達3萬元。此外,我市還將按企業上年度實際繳付的所有稅收中地方留存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部分,在三年內合計以創業者投入金額的70%為限給予企業補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