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壓力緣何陡增?
事實上,當前中小企業轉型的經濟環境應當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要寬松得多。“從信貸總量來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并沒有明顯下降,甚至其比例還穩中有升。從浙江省前5個月的情況來看,信貸增量同比減少1000億,但是僅房地產按揭貸款一項就減少了600億,解釋了信貸增量下降的一大部分。同時,由于各個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非常重視,為此在新增信貸總量當中,對中小企業貸款給予了明確的占比保證。”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相關人士表示,從結構、占比的相對意義上來說,中小企業并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
信貸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在加強,但中小企業為何資金壓力卻更大?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出口收入回款時間明顯延長、由于人民幣升值出口收入出現下降、土地和租金成本大幅上升,這些都導致了相應的資金需求急劇上升。其中,勞動力、原材料等的成本上升,導致企業對資金的交易需求增加,占用了企業大量流動性;另外,由于國際信用體系問題的溢出影響,出口收入回款時間明顯延長,也增加了企業出于謹慎的預防性動機而需要多持有資金。
“原材料上漲,導致成本提高,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是勞動力密集型,勞動力成本提高,也會增加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胡剛向南都記者表示,中小企業向民間借貸成本高,風險大。“而投資商看到中小企業成本高、利潤低的困難,不愿投資,反而更愿意投資房地產這樣的暴力行業。”
草根調研:品牌、技術和融資三大瓶頸
“以出口代工為主、缺乏自主品牌主要為大企業做O EM和缺乏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其發展結構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缺乏自主品牌創新;二是缺乏產品的創新和生產技術創新。”清華大學學生陳智俊在佛山進行了主題為“廣東中小企業生存現狀”的調查實踐,該調查報告獲得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公眾參與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調查廣東———大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征文大賽”的特等獎。
報告認為,在金融危機下,部分國外進口商支付意愿和能力不斷下降,破產也不斷增加,使更多廣東中小企業壞賬增加,現金流緊張,融資困難。其實資金短缺從來就是廣東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銀行不輕易向中小企業貸款。不敢向負債率較高的和信用觀念比較淡薄的中小企業輕易貸款,而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評估成本也比較高,所以一般來說要求中小企業以土地和廠房這類保值的物品作為抵押品,而中小企業往往很難向銀行提供土地作為抵押品,但銀行也很少接受土地以外的其它抵押品。而即使是銀行愿意向中小企貸款,年期往往太短,滿足不了企業對長期貸款的需要。”陳智俊認為。
而由中山大學學生團隊進行的廣州小額信貸機構經營狀況調研亦顯示,小額信貸業務在我國發展緩慢,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也不能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小額信貸發展趨勢不容樂觀,而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又極有可能造成與長三角差距加大,商業環境惡化以及創業沒有保障等一系列惡劣影響。
在陳智俊看來,自主品牌創新是現時廣東中小企業的一條出路。但一般來說他們缺乏自主品牌創新。這是因為長期習慣了O EM或O D M生產,缺少處理客戶關系的經驗;廣東中小企業缺乏大量人力物力和長期積累推廣自己的品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