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已經開始了對廢棄物的循環使用和再利用。如天津一家生產建筑板材的工廠就專門把廠子建在熱電廠周邊,利用電廠的煤灰粉渣和廢棄磚、混凝土塊經加工制成具有隔音、隔熱性能且機械強度高的高層建筑輕質內墻板,由于成本低、質量優,極具價格競爭優勢,所以市場銷路很好。企業不但經濟效益顯著,而且對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就報道了一則新聞:北京昌平一家建筑施工單位把建筑垃圾用于基礎打樁。在處理基礎打樁時,把經簡單處理的建筑垃圾不斷填入樁內然后打實,其基礎樁的密實度比傳統做法提高了3-5倍。該項技術在數省100多個城市推廣實施后,節約建設投資1億多元,并且減少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提高了工程質量。
其實有些方法簡單易行,可以從身邊做起。在施工現場只需配置一臺或數臺粉碎機,即可將建筑垃圾就地處理、就地使用完,大大減輕了外運負擔,但是社會也需要一大批高起點、高標準、高科技含量的大型綜合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廠,具有自動化分選和加工能力,是處理建筑垃圾的主力軍。當然,要讓全社會重視并實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一項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人大立法明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社會責任,要做到有法可依。
我國1995年頒布了《城市固體垃圾處理法》,但單一收費方法并不能根本上堵住建筑垃圾的源頭,而且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法律依據。政府部門一方面應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這項新興的產業;另一方面以《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建立起嚴格的環境保護問責制,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全社會都應重視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后代的大事,我們應該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