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網站及服務熱線12308開通,北京全市設50個咨詢點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奧運志愿者昨日在做現場咨詢。2008奧運志愿者招募工作當天啟動。
本報訊 昨日上午10時,北京奧組委、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工作協調小組在京宣布,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賽會10萬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正式啟動。北京的“微笑名片”正式開始印制。
網絡報名正式開通
北京奧運會賽會志愿者總需求約為7萬人,殘奧會賽會志愿者總需求約為3萬人,主要在北京地區招募,以北京高校學生為主要來源,同時面向全國居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外國人招募一定數量。北京奧組委將分階段啟動賽會志愿者的報名工作,報名截止日期為2008年3月底。
啟動儀式上,依托北京市18個區縣的北京地區網絡報名系統開通,即日起,在京普通高校師生,包括在京港澳臺僑師生和外國師生,可在普通高校內部設立的招募點自愿報名;在北京地區生活、工作的各界人士,可以登錄報名系統完成報名,或到所居住的街道、鄉鎮的團委填報紙質報名表。北京以外地區、港澳臺僑、留學生和外國人的報名,將在2007年3月底以前陸續啟動。
負責志愿者工作宣傳、咨詢解答的北京奧運呼叫中心志愿者咨詢熱線8610-12308也在儀式上開通。
定點宣傳持續一月
此外,“北京奧運會志愿者招募工作宣傳月”活動在全市啟動,18區縣共設立50個宣傳咨詢點,近500名統一服裝、統一裝備、統一上崗的志愿者將在咨詢點開展奧運志愿者招募宣傳咨詢工作。
據了解,50個宣傳咨詢點分別設在北京各團區(縣)委和城區、郊區的主要街道、社區、鄉鎮等人流密集區域。每個咨詢點由5-10名經過培訓的志愿者上崗服務,其中至少1名志愿者可以用外語進行交流咨詢。宣傳咨詢將重點宣傳北京奧運會志愿者的相關知識,并接受社會公眾關于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報名的咨詢。市民可在8月28日至9月1日和9月份的每個周末就近前往各咨詢點了解相關情況。
微笑活動敲定口號
劉淇呼吁各界踐行“人文奧運”理念,打造微笑城市
本報訊 8月8日北京志愿者協會聯合中央及首都25家新聞單位共同向全社會發出微笑倡議,拉開微笑主題活動序幕。主題活動的名稱和口號昨日揭曉,微笑活動最終確定的名稱為“微笑北京”,口號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昨日通過視頻表示,志愿服務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占據核心位置。做一名志愿者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經歷,而做一名奧運會的志愿者則常常是一生中惟一的經歷。他呼吁更多人積極加入到北京奧運會志愿者的隊伍中來,在2008年一起向世界發出“北京歡迎你”的邀請。
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在致辭中指出,辦好北京奧運會,離不開高素質的志愿者隊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務。他希望社會各界積極報名,踐行“人文奧運”理念,把北京打造成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微笑城市。
■報名現場
校園 北大咨詢電話接到手軟
本報訊 昨日,北大三角地一條“讓微笑溫暖北京,用青春奉獻奧運”的橫幅上簽滿了名字,校園道路上隨處可見“為了2008,我們全力以赴”,“愿盡我微薄之力,讓2008年的中國在世界大放異彩”等標語。
社會學系的尹浩粲來自韓國,他用頗為流利的普通話說:“1988年韓國舉辦了奧運會,那時我還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當時的愿望就是能做一名奧運志愿者。沒想到這個愿望在中國得到了實現的機會,我希望能夠盡快被錄用。”
“奧運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的藺妍同學說,“特別是我們這些學習小語種的同學,很希望能夠通過做奧運會志愿者獲得交流和實踐的機會,在為外國友人提供幫助的同時也鍛煉自己。”
“到4點,已經報了158人了。”昨天下午,北大校團委副書記阮草說。設在校團委志愿者工作部的咨詢點電話不斷,值班志愿者平小虎一上午就接了五十多個咨詢電話,問題大多是關于志愿者的錄用標準、主要工作以及準備事宜等,“電話一個又一個地來,接得手都有點軟,有的同學還特地從老家打長途來咨詢”。
校園 清華報名現場禮物派送
本報訊 清華大學昨日的奧運志愿者招募活動引來千余名學生咨詢報名。
昨日中午12時30分,清華大學紫荊園食堂門前的招募咨詢點擠滿學生,有的向工作人員咨詢奧運知識,也有的在填寫志愿者候選表。活動現場還為報名的學生發放小禮物。當天中午,報名點共收到學生的有效報名表300余份。
“這次機會難得”,剛考入清華本科的張若馳說。他說自己從小愛好體育,一直都有奧運情結。成為奧運志愿者對他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現在就能用英語對話,距離奧運召開還有兩年,他仍會努力學習英語,他希望做個比較稱職的志愿者。
該校團委負責人王先生表示,清華大學通過校園網、張貼宣傳畫等形式來宣傳奧運知識和志愿者知識,學校還邀請到奧組委官員、體育明星和該校曾做過冬靈奧運會志愿者的人等來高校講座。王先生稱,清華大學對奧運志愿者的宣傳將持續到2008年3月底。
社區 最積極的咨詢者是家長
本報訊 東城區東四街道奧運志愿者報名點設在街道政務大廳,昨天前去辦理政務的居民,大都走到報名點進行咨詢。
楊紅艷是第一個報名者。她說自己1968年出生,到2008年正好40歲,自從北京成功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她就產生了在奧運會期間做些貢獻的想法,哪怕是掃地打水也行。楊紅艷說:“這是我多年的心愿,我一直想著為奧運會做些事情。”
年紀最大的咨詢者是一名60多歲的老太太。“我能干些什么?”老太太咨詢的時候多少有些不自信,看完了申請要求,老太太說要回家想一想自己的專長,再來報名。
在報名點咨詢最多的是一些家長,他們的孩子大多在上世紀90年代出生,家長們準備把為奧運會服務作為孩子的成年典禮,以使孩子在為奧運會服務的同時與社會接觸,記住自己已經成年,應該回報社會。
商場 一人報名一家人驕傲
本報訊 昨日上午,西城區團委在西單圖書大廈門前舉行奧運志愿者招募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千余人咨詢。
“能解決食宿嗎?”71歲的咨詢者張惠問工作人員。張惠是河北人,1957年參加抗美援朝后轉到武漢軍區。在軍隊里他就喜歡體育,退休后興趣不減。“年紀大了,雖然不能參加比賽,但如果能做志愿者,也就圓了奧運夢想。”張惠表示,志愿服務期間的食宿將是他報名與否的主要考慮問題。
“讓他多鍛煉!”崔成健拉著剛考入華北電力大學的兄弟對記者說。崔成健特別愛好體育,但因工作原因無法報名參加志愿者,所以希望弟弟能為奧運做貢獻。
在崇光百貨商場奧運志愿者咨詢點,領著兒子和外甥女前來的杜女士當場表示要給兩個孩子報名,但因該咨詢點只進行咨詢不處理報名申請,只好作罷。杜女士稱自己一家人都愛好體育,“孩子能做奧運志愿者,將是我們一生的驕傲!”
■人物
77歲指路大王聘請英語家教
“Go ahead,you cant ake Bus 919.”昨天,東直門街道居民謝亮面對記者熟練地說了一句英語。他已經練習了兩年多的指路英語,準備在奧運會期間為老外指路。
謝亮今年77歲,由于多年義務為行人指路,被當地居民稱為“指路大王”。“我希望能夠為奧運會多做一些事情,但是沒有別的專長,想想只能指路了。”老人說自己年紀大了,奧運會好不容易等到一回,不幫點兒忙心有不甘。
謝亮在自己的社區里專門找了一個英語教師,一周至少有四天時間給自己當家教,每次時間至少兩個小時,教授的內容就是指路英語。
“主要是指路的常用英語,比如汽車怎么說,左轉右轉怎么說等。”謝亮說自己說這些話的時候還會加上一些手勢,以方便別人理解。
謝亮的兩個姑爺都是英語翻譯,姑爺到家里看望他時,老人也不忘記說幾句英語,經過兩位專業人士的指點,老人英語口語水平進一步提高。
謝亮說打算報名成為奧運志愿者,今天會到報名點咨詢一下。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相麗麗 王殿學 張偉峰 吳狄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趙亢 袁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