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由《競報》參與主辦的第二屆體育營銷國際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體育、傳媒和企業界精英云集一堂,共同就奧運背景下的中國體育產業進行了討論,“體育產業多邊價值”成為本屆體育營銷年會的主題。
中國體育產業2008年后加速
北京奧運會將大大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但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會長魏紀中說,中國體育產業真正加速發展是在2008年奧運會后。
他說,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有相應規模的消費群體,但是在北京奧運會前,中國體育的消費需要和能力仍處于積累階段,迅速形成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可期待的是奧運會后期消費能力會實現加速的釋放。“因此我預言中國體育產業的加速發展時期不是在2008年奧運會前,而是在2008年奧運會后。”
現場講述成功的營銷案例
中國本土品牌如何應對諸如阿迪達斯、耐克、三星等一批老牌體育商家帶來的競爭和沖擊,如何借助體育這一國際化平臺實現自身的品牌發展,成了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
魏紀中以“體育產業的商業價值取向”為主題講述了中國體育產業的現狀,來自CCTV-5等媒體的代表闡述了體育贊助的有效傳播策略,而來自美國、歐洲的著名國際體育營銷機構Relay Sponsorship Sports and Marketing和HAVAS Sports現身說法,用他們數十年內成功的營銷案例講述了體育營銷中“做”與“不做”。
昨天最后一個發言的體育營銷年會出品人、太度體育總裁朱小明認為,奧運合作伙伴和贊助商的含義不等于將自己的商標和奧運的Logo放在一起,重要的是要體現奧運精神。
借鑒國際化體育營銷經驗
歐洲第一大體育營銷機構HAVAS Sports的國際戰略發展部總裁亞賀姆表示,他們將于明年1月在北京成立中國第一個代表處,看重的就是中國正在飛速發展的體育市場。“中國的體育市場才剛剛開始,有很大潛力可挖。”不過,來中國市場“分一杯羹”并不是他們的唯一目的,帶來先進的國際化營銷理念也是亞賀姆自認HAVAS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中國的體育營銷公司還很年輕,但他們學得很快。因此,我們的經驗可以幫助他們少走許多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