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菜要堂堂正正地進入2008北京奧運會奧運村,在各國代表團的餐飲消費‘蛋糕’中切下屬于鄂菜的一塊。”昨日,武漢市商業局、市飲食服務管理處和餐飲業協會等單位聯合向全市餐飲業發出總動員。
中餐進奧運“卡”在哪里
鄂菜進奧運很難嗎?“如果不調整思路,包括鄂菜在內的中國菜,將沒有一道菜符合奧運會標準。”剛剛參加了中烹協全國會議的武漢餐飲業協會會長劉國梁,帶回了令人震驚的消息。他說,目前北京奧組委僅確認了百勝等洋快餐的產品可進奧運村。
按奧運會慣例,為各國代表團準備的菜肴有嚴格要求,菜肴要標明原料產地,對產地進行長達兩年的跟蹤,確認是有機原料,沒有農藥等有毒有害物,不含興奮劑;菜肴中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要量化;烹制過程要公開,調配料也要檢驗合格,確保生產安全;且要適合分餐制。而中國菜肴數千年來均是手工操作,營養成分沒量化,原料采購隨行就市,菜肴品質安全模糊,而且各地菜肴口味變化太大,不適合大規模供應。鄂菜全力以赴進軍奧運
在北京,當中烹協會長蘇秋成聽說湖北省恩施、神農架、清江等地的蔬菜、禽魚肉類等均是綠色無污染的品牌原料,而且鄂菜咸鮮微辣,口味適中,消費者適應面寬廣等情況后,希望迅速拿出鄂菜調整方案,進軍奧運會。
昨起,武漢確定以武漢地方菜研發中心為技術攻關機構,在漢多名中國烹飪大師和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專家按照奧運會標準確定菜單,菜單含分餐、自助菜和套餐3大類。具體菜單于今年4月在全市餐飲企業公開,請消費者逐一評定篩選,5月將評定結果向中烹協申報,爭取6月請北京奧委會審定。
業內人士表示,“鄂菜沖奧運”是一場硬仗,對提升中國十大菜系之一的鄂菜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認知度,有百利而無一害,同時對湖北特有的農副產品的原產地也是絕好的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