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對房價影響有多大:雅典奧運前7年上漲65%
雅典奧運會前,房價7年共上漲65%,奧運會后平穩,奧運村慘跌;悉尼奧運會前7年,房價年均漲幅超過10%,2004年起開始下跌;亞特蘭大奧運會前房價漲幅略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奧運會后平穩
環球時報駐希臘、澳大利亞、美國特約記者銳星單仁谷牛君麗
自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以來,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就開始炒作“奧運概念”,北京的房價也隨之不斷上漲。
與此同時,坊間也不斷流傳,2008年奧運會結束之后,北京的房價就會下跌。那么,在最近三屆已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房價走勢如何?就此,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雅典:奧運會前房價上漲但有價無市
借助于2004年舉辦奧運會的契機,雅典房地產價格在1995—2002年7年間,漲幅達到了65%,在雅典新建的兩條地鐵沿線以及幾個主要的奧運設施周邊地區,房價漲幅超過了110%。
但是,這種漲勢有價無市。雅典一家有名的房屋建筑咨詢公司專家卡洛夫利亞“五一”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希臘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國外直接投資少,常駐的外國機構和外資企業不多,房地產市場開發需求乏力;二是希臘地大人少,十多年來人口總數始終在1100萬左右徘徊,有時還出現負增長,而且希臘私房擁有率高達80%以上,需要購買新房的人不多;三是希臘長期以來實行土地私有制,大部分的私有房地產是在家族內世代相傳的,房地產市場開發缺少內需的原動力。
不過,卡洛夫利亞告訴記者,正因為買賣不興旺,所以奧運會結束近兩年來,希臘房地產市場整體還比較健康,泡沫成分較小,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況發生,房價也基本穩定在當初的價位沒變。“再說,房地產市場波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一般在10%左右應屬正常情況”。卡洛夫利亞還建議記者前往奧運村看看。
奧運村坐落在雅典西北郊外的一片無人地帶,沒有任何公共交通連接此地。希臘政府當初的設想,是借助奧運的輻射效應,在郊外開發出一片適合部分低收入無房戶居住的經濟適用房。但由于配套設施不完善,小區內至今沒有學校和公共交通,沒有購物場所,更談不上公共娛樂設施,造成大量已出售的商品房長期閑置無法入住,房價大幅下跌。這里房屋的最初價位為每平方米2000歐元左右,但據說如今降至每平方米1000歐元也不會有人問津。
奧運會結束快兩年了,奧運村的3000套商住房的入住率還不到5%,絕大部分房子空空如也。小區里空曠無人,記者開車轉悠了10多分鐘,才遇見一名正在搬家的住戶。
悉尼:奧運前后房價變動劇烈
1993年悉尼申辦2000年奧運會成功以后,引發了房地產業的興旺發達,蜂擁而來的投資者把房價不斷推高,每年房價遞增10%以上,在隨后七八年的時間里,城市房價翻了一番。許多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來到澳洲的新移民,都受惠于這一時期悉尼房地產市場的變化,不知不覺中就成了百萬富翁。記者的朋友小馬就是由一個窮留學生幾年之內開上寶馬、住上別墅的。
不過,最近兩年,小馬臉上的光彩沒有以前亮了。雖然由于慣性的作用,2000年奧運會之后,悉尼的房價還在上漲,并一直持續到2003年底。但2004年初,悉尼房價終于成了強弩之末,開始下跌。澳大利亞房產業監督機構APM日前提供的資料顯示,過去兩年多以來,悉尼房價一直呈下降走勢。目前,悉尼平均房價比2004年初最高峰時下降了8%。
記者“五一”節前驅車赴悉尼奧運村兜了一圈,本想把車停在一個停車場然后步行考察一番,可是連跑了兩個露天停車場,里邊居然一輛車也沒有,周圍及膝深的荒草被秋風一吹,嘩嘩作響,于是不敢停車在此,只能開車在奧運村里轉了幾個圈,感覺只有一個:空空蕩蕩,包括運動員村在內的許多漂亮房子現在也是雜草叢生,空置率很高。
業內人士認為,奧運效應使悉尼房地產潛力被提前挖掘完畢,或者說被“嚴重透支”了,必然要經過一個調整期。好在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勢頭不錯,移民大量涌入使房地產市場需求沒有大量萎縮。專家預測,悉尼房市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復蘇,并逐漸恢復到申奧成功以前穩步上升的局面。
亞特蘭大:大批移民的涌入成為穩定房價的重要因素
為舉辦1996年奧運會,美國亞特蘭大市政府總共投資了10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改建。當時的《紐約時報》載文介紹說,當奧運準備工作進入尾聲時,亞特蘭大整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發生了改變。隨之而來的是,亞特蘭大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在奧運會舉辦前5年,亞特蘭大市房價增長了19%,當時美國全國的房價平均漲幅只有13%。在1993年到1995年間,該市的房屋銷售在全國表現最佳,平均每年銷售3.3萬套單戶住房。
據記者了解,奧運會之后,許多美國人,尤其是亞裔美國人,都從洛杉磯等地搬到亞特蘭大居住。因為那里的房價雖然上漲了,可是與東北部或者西海岸的城市相比,價格仍然偏低。外來移民的不斷進入,使得亞特蘭大的房子輕易就能租售出去,因奧運上漲的房價并沒有因為運動會的結束而落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