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扈明/文 王曉瑩/圖
中國企業的奧運夢(上)

2006年8月3日下午5點,北京馬甸橋,剛剛結束了一場4個小時的談判,肖云燕仰望霧氣彌漫的云天深舒了一口氣,抬手扶了扶藍色鏡架,“這里距2008年奧運會的主會場不到5公里,這段路程我要用我的全部心血走上兩年。這對我而言,不僅僅意味著財富,更是無法言喻的光榮與夢想!”眼前這位身著時髦綠色套裝的女老板,話語間仍舊透著河北調調。
不久前,肖云燕向北京奧組委提交了一份申請,“我希望為我國參加2008年奧運會的每位運動員都精心制作一雙繡有中國龍的傳統手工藝布鞋,祝愿運動健兒多拿金牌,為國爭光。希望國家體育總局滿足我的心愿!卑磪⒓2008年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至少在600人以上,每雙鞋500元成本估算,這個計劃又將耗資30萬元以上。如果為每個參賽選手量腳制鞋的話,制作難度和時間的緊迫性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肖云燕關于新奧運的美好愿景是其十多年來支持奧運的一種延續,體現著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奧運情結。有人說肖云燕靠奧運掙了錢,肖云燕卻說,奧運本身才是她最大的財富。
兩年后的今天,2008年奧運會的圣火將照亮世界。而當下,與“奧運”二字有關的一切都早已成為人們掘金的寶藏。
在商界大腕們喧囂競技的大戲之外,很多小買賣人也在埋頭構筑著各自的奧運夢,打破了奧運僅是商業巨頭競技的游戲規則。他們探尋奧運商機的凡人瑣事同樣精彩地向我們講述著剛強的民族張力和智慧的財富故事。
送鞋:“千層底兒”踏上奧運經濟節奏
1999年,肖云燕決定要做一件大事情——為每位參賽的中國運動員做雙農家手工制作的“千層底兒”布鞋,以她最樸實的方式表示一個農家女支持申奧的決心。
當她把做奧運鞋的想法告訴家人和親戚時,大家認為只有小學文化的肖云燕是這幾年做企業掙來的幾個錢沒地方花了。丈夫姜樹金也提出了異議:“你弄這個我不反對,可這個事兒不知道要花多少錢,50萬元?100萬元?心里沒個底,到時候資金接濟不上,事情半途而廢可就得不償失了!
肖云燕并非一時頭腦發熱,在準備之初,她就仔細考慮過整個事情的可行性、成本以及事后市場化推廣等問題。肖云燕生于做鞋世家,姐妹都生得一手描龍繡鳳的好手藝。在1997年到1999年這段時間里,她曾跑遍全國與布鞋和原料有關的很多城市,每到一地都會見人就問,是否喜歡布鞋。在市場調研的同時,她也基本掌握了所有原材料的最好產地和價格。
2001年1月,肖云燕歷時兩年、耗資120多萬元,集合河北省的承德、青龍、平泉、寬城4個縣近千名鞋工手工制作的2008雙傳統“千層底兒”布鞋全部完工,她把這些鞋用繡著家鄉風光的絲綢一雙雙包好,寄往當時的中國申奧委,通過國家體育總局轉贈給全國體育健兒;還親手縫制了5雙龍鞋寄往國際奧委會。在1月16日給國際奧委會和薩馬蘭奇的信中,肖云燕這樣寫道:“鞋底上的5針在一起和底中間的兩個棱形納法是象征著五大洲人民永遠團結友誼,心連心,手拉手,也代表中國農村婦女迫切期盼,世界五大洲人民為了一個共同的盛會——2008年團聚在北京!我親手給您們寄出了5雙千層底兒布鞋,因為五象征吉祥幸福,這是我們農村婦女向尊敬的主席及全體奧委會委員交上的一份特殊申請!”
2001年7月13日中國申奧成功,4天后,肖云燕收到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代表國際奧委會寄來的信和珍貴禮物。薩馬蘭奇在回信中肯定了肖云燕為中國申奧做出的貢獻,并表示她寄去的布鞋將被放入以薩馬蘭奇名字命名的奧林匹克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1年9月14日國家體育總局到承德縣為肖云燕頒發了迄今為止惟一一份個人申奧榮譽證書。
賣鞋:海外需求催生個體經濟產業化
國家體育總局器材裝備中心、中國奧委會市場開發委員會副主任連秋利以及承德市當地領導等在為肖云燕頒發獎項時,曾鼓勵肖云燕希望她把愛國精神發揚光大,讓傳統手工布鞋借助奧運商機贏得市場,形成產業化經營。
2002年5月1日,在國家體育總局的支持下,肖云燕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農家女肖云燕”的商標,內容包括服裝鞋帽、非酒精類飲料、體育用品3大類。11月下旬,“農家女肖云燕”商標出現在國家工商總局官方網站上。
對此,肖云燕解釋,自己文化不多,這些工作都是在國家體育總局和當地政府支持下完成的,她也在有關部門的指點下意識到,要實現產業化,第一步就是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
具體到生產經營,肖云燕坦言,傳統手工布鞋受其制作工藝影響,很難擺脫家族作坊式生產方式,實現集約化管理和經營。此外,這種布鞋的生產周期接近半年,生產成本極其高昂,但如果定價過高,國內市場恐怕很難接受,又沒有開拓國際市場的人才和渠道,要想真正走向市場并非易事。
誰知,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的很多公司早已在國際奧委會的網站上看到了肖云燕與傳統手工布鞋的相關信息,希望代理這種鞋在歐美的市場。可苦于無法找到肖云燕。其中一家歐洲公司,包括總裁在內的7個人為了尋找肖云燕專門來到北京。他們得知中央電視臺曾報道過肖云燕的新聞,就輾轉通過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找到了她,并向其表達了想開拓傳統手工布鞋歐洲市場的意愿。
這件事讓肖云燕喜出望外,在找到市場后她開始著手組織生產。遍布河北省四個縣會做手工布鞋的農村婦女和下崗工人組成了她特殊鞋廠的員工。承德云燕手工鞋業總廠開始掛牌生產。
目前鞋廠每年的產量在1000雙左右,在奧運鞋以外,還增加了龍鞋、鳳鞋、鴛鴦鞋、馬鞋、鹿鞋等不同花色品種。據肖云燕介紹,目前這些鞋主要銷往國外,價格最高的可以達到近5萬元人民幣一雙。
炒鞋:借力奧運擴大品牌影響
2003年3月,中國文聯中聯影視制作部編劇、北京子雄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作部主任熊尚志找到了肖云燕,表達了想合拍一部講述其個人經歷的電視劇的想法。肖云燕意識到,這是一個讓手工布鞋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的好機會。但是,由于中聯影視并沒有到國家相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沒有拿到電視劇的發行許可證。肖云燕以中聯影視、熊尚志涉嫌合同欺詐為由,向北京朝陽區法院遞交了訴狀。去年年底,中聯影視賠償了肖云燕近28萬元。
承德當地很多人議論,說那個曾經靠奧運炒作自己的農村婦女賠了錢,還砸了牌子。經歷這件事以后,肖云燕在使用商標和其個人品牌的時候更加慎重了,“我賠點錢無所謂,我更看重的是奧運品牌。誰拿這個品牌開玩笑,誰就是在拿民族尊嚴開玩笑!
在搞好手工布鞋生產的同時,不斷尋求推廣品牌的增量市場。她的家鄉河北青龍縣政府領導找到她,希望她利用個人品牌,為家鄉發展做些貢獻。肖云燕的家鄉是個滿族自治縣,蘊藏著巨大的旅游商機,但始終難以沖破旅游開發資金和規劃的瓶頸。
肖云燕找到北京神州新紀錄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盧云亭院長,在說明希望其為旅游項目做前期規劃的來意后,盧云亭表示,一方面,這個旅游項目本身的可行性值得期待;另一方面,肖云燕及其奧運品牌有著很強的可信度。她的真誠與執著很能打動人。
8年來,只有小學文化的農家女肖云燕從2008雙奧運布鞋開始,到現在謀劃投資規模上億元的綜合旅游項目,以對奧運的執著和熱情成就了自己的心愿和夢想,也收獲了奧運帶來的機會和財富。

李烝/制圖
專家觀點
中小企業掘金奧運“四部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經濟學家 陳乃醒
肖云燕成功了,她成功于靈感的閃光。而其企業發展的路徑也清晰緊湊,并敢于行動,這也是成功所在。這是中國中小企業掘金奧運商機的經典案例,由此可透視出中國中小企業探求奧運商機的“四部曲”。
首先,表現在創造力。所有的中國人、中國企業都在關注奧運,都想抓住奧運的商機。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不是誰都能抓住。對奧運的深厚情結和執著追求會令人保持持續的關注,這是靈感誕生的沃土。肖云燕創造性地挖掘了傳統手工布鞋的奧運商機,這完全是靠自發的靈感,而科學、系統的市場調研在靈感閃光的面前,往往顯得呆板而滯后。
其次,肖云燕立足自身,這是很多中小企業所不及的。資源不多,資金也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小企業要懂得如何利用,如何抓住獨特優勢,并從自己的特點出發,把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好高騖遠往往得不償失。
再者,選準切入點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布鞋與薩馬蘭奇結識,并受到其肯定與支持,這為肖云燕的布鞋推廣提供了最好的切入點。傳統布鞋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并與支持奧運結合在一起,受到了國際認可,登上了國際奧林匹克的最高殿堂,由此打開了其國外市場的銷售之門。這個切入點與其最適當的市場形成了“無縫對接”。
最后,有了資金積累,便快速輻射周邊產業。成功的中小企業往往通過一個小的突破口積累資金,并形成穩定的資金來源。此時,如果把握好方向迅速實現向周邊產業轉向輻射,將成為企業本身的又一次發展契機,實現產業升級。
商報記者 扈明
數說商機

李烝/制圖
北京發改委奧運經濟高級顧問黃為分析,在一般情況下投入1億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贊助奧運會,投入1億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
由此不難理解,眾多企業為何紛紛將目光瞄準奧運贊助。賽場上琳瑯滿目的廣告牌讓我們明白,奧運不僅僅是運動員的競技場,它同樣是商家競相提升知名度的賽場。
可口可樂、柯達、通用電氣、松下、三星、麥當勞、聯想、歐米茄、中國銀行、人保財險、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網通、中國移動、國航、阿迪達斯、強生、大眾汽車、伊利……瀏覽競爭奧運贊助企業的名單,令人不得不聯想到參與奧運贊助是“商界大腕的游戲”。正如一位參與奧運贊助多年的業內人士言明的,贊助奧運不是能立刻見到效益的賺錢機器,但它是一種身份或是一種象征,是一種長遠的投資,是企業品牌的建立。
朱裴 王曉然/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