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我們在沖刺,對手在著急!
cye.com.cn
時間:2007-4-20 8:21:52 來源: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北京奧運一天天迫近,互聯網媒體之間的戰爭已見硝煙,北京互聯網贊助商SOHU副總裁、奧運事業部負責人陳陸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我們在沖刺,對手在著急”。
●記者:“SOHU-2008奧運的選擇”——你能否透露一下成功競標的關鍵?
陳陸明:熟悉奧運的人都知道,沒有那些贊助商的支持,奧運會在一定程度上都無法順利召開。搜狐能夠成為北京奧運會互聯網贊助商,絕對不是和其他對手比錢,關鍵是向組委會展示了我們的執行力,在長達三年的網站建設中,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問題,那不是合同條款可以約束的,就需要有力的承諾和穩定的高層去保障,我想這才是我們搜狐的核心競爭力。
點評:據外界傳說,當年SINA的報價超過了SOHU,然而北京奧組委卻沒有選擇這個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華人門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過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據說每次組委會需要開會溝通時,SINA的回答多是“我不確定要請示一下”,而搜狐的回答則是沒有任何問題。最近三年SINA高層多次變動而搜狐一直是張朝陽掌舵。
●記者:SOHU作為奧運會百年歷史上第一個互聯網贊助商,到底有什么特別權益呢?
陳陸明:奧運百年歷史上唯一出現過的媒體贊助商就是美國的《體育畫報》雜志,搜狐成為北京奧運互聯網贊助商既創造了奧運歷史也意味著沒有先例可循。我們的產品的確不像牛奶或者飲料那樣有形,我們提供的是互聯網資訊服務: 核心權益包括我們承建北京奧組委官方網站,我們搜狐可以使用奧運會賽事的信息系統,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過它實時了解奧運會所有比賽的進展和數據。保守估計2008年官方網站每天會有2億的基本訪問量,而80%至90%的人是來看比賽結果和數據的。當然我們并不單純地追求訪問量,我們希望給他們帶來奧運的網上體驗,提升搜狐的品質。
點評:陳陸明說無論是訪問量還是其他數據,想在短期內得到是很容易的,甚至是“分分鐘”的事情。看來,搜狐并不想和其他人單純比流量,其他任何網站也不會因為搜狐的出現而無法報道奧運,但是搜狐強調的是官方品質和你無我有。
●記者:外界評價說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衡量,搜狐體育都應該借助北京奧運在2008年取代新浪體育成為業內第一,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還是搜狐最低的目標?
陳陸明: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我們完全有能力超越對手,但是我們贊助奧運的效果絕非以此為衡量指標,應該說從長遠來看我們更看中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希望能夠改變國內互聯網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固有做法,比如浮夸,比如抄襲。我們的目標是成為自主的媒體,有自己的記者隊伍和采編能管理,形成中國體育傳媒的主流陣地。
點評:同樣的問題在搜狐簽約北京奧運會時問過張朝陽,他的回應是,握著拳頭說“一定能超過”。從口號變為現實需要很多的工作,甚至是運氣,因為憑借一次比賽就確立媒體業內地位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搜狐的策略是全線擴張,他們在承建北京奧組委官方網站的同時,還計劃組建300人的報道團隊來報道北京奧運,力爭把搜狐奧運頻道打造成門戶網站北京2008奧運會第一資訊頻道。
●記者:北京奧運合作伙伴在投放互聯網奧運廣告時只能選擇搜狐嗎?其他網站的奧運頻道是否可以冠名招商,在互聯網整體版權混亂的大環境下,你們又如何應對對手的隱性營銷呢?
陳陸明: 我們與奧運合作伙伴展開聯合營銷的同時,一些非奧運贊助企業也想了很多辦法打擦邊球,需要說明的是,按照國際奧委會的原則TOP全球合作伙伴可以在全世界展開奧運營銷,而其他的企業只能在主辦國奧委會所屬轄區展開奧運營銷,互聯網是沒有國界的新媒體,因此在搜狐成為北京奧運互聯網贊助商之前,無論是北京奧運合作伙伴還是贊助商、供應商都不能在互聯網投放奧運廣告,正是我們說服了國際奧委會將這個權利開放,根據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原則如果他們投放奧運廣告必須也只能是在搜狐。
其他網站當然可以報道奧運會也可以開出奧運專題報道,但是如果有某企業冠名就屬于侵權行為。我們也注意一些網站參與了奧運贊助企業主辦的推廣活動,并給自己冠以網絡協辦媒體的身份,更有個別網站在自己的首頁推出奧運頻道里面卻沒有什么內容,這說明有些競爭對手已經坐不住了,開始急了。我們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自己工作上,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贊助商的身份。
點評:簽約奧運并不意味著一定是奧運營銷的大贏家,一方面是因為巨額的投入換來的資源可能因為利用不善而打啞炮,另一方面可能掉入競爭對手精心挖下的隱性營銷陷阱。歷史上從未贊助過奧運會卻靠精彩創意沾光奧運的NIKE就是最好的明證。奧運贊助采用行業排他原則,而對于很多媒體來說卻不想因為一片樹葉失去整片森林, 誰都知道非奧運贊助商的總體數量和可用資金更多,眼下很多企業都在絞盡腦汁策劃自己的非奧運營銷事件,在中國互聯網拷貝成風的版權環境下,想不中招,難!而搜狐當下最重要的還是打好自己的奧運牌。晨報記者 王海鵬
采訪手記
奧運的網絡腳步
“對不起,我先接個電話”——第一個問題還沒有說完,陳陸明的手機就把他請走,回來后還沒坐下又拿著電話離開——當北京奧運倒計時突破500天后,陳陸明和他的團隊壓力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創造奧運的互聯網歷史。
2000年悉尼奧運時人們驚呼網絡的迅速,2004年雅典奧運時人們習慣了網絡的全面,2008北京奧運時,網絡又將帶給世人什么新的感受,又將怎樣影響媒體環境的變化呢?作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個互聯網贊助商,搜狐提出了“網絡奧運”的概念,張朝陽也一次次地向外界強調,網絡將使北京奧運與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不同。網絡到底在2008年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呢?現在的搜狐也許未必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可以預見的是搜狐的每一步都將在奧運歷史上留下印記。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