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鞋業遭遇了來自歐盟的“反傾銷”重壓。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在中國鞋業企業中第一個站了出來,要與歐盟較勁。他率先提起訴訟,成為了中國第一家向歐盟提起反傾銷訴訟的制鞋企業。3月22日經北京奧組委批準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皮具產品供應商,王振滔再次名聲大振,成為國內民營企業贊助奧運會第一人,5月10日,奧康集團再次宣布:奧康奧運“圓夢行動”正式啟動,致力于公益事業的圓夢基金也一并成立。

下個月,針對“反傾銷”案的訴訟歐盟會給予中國代表團最后的答復,但王振滔認為,“人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贏在轉折點上。放之企業乃至國家,這句話同樣適用。”無疑,王振滔將“反傾銷”案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視為了轉折點,不僅“圓”了自己的夢,也“圓”了中國人的夢。
與歐盟較勁輸也是贏
商報:關于“反傾銷”訴訟案的事情,下個月就會有結果了,面對即將到來的歐盟最終回復,您將如何應對?
王振滔:6月2日,歐盟將會做出最后的回復,贏了固然好,輸了我們可能會失去很多市場。但即便是“反傾銷”訴訟案輸了,我想帶給中國企業、對知識產權的影響也會很大,輸也贏。
我們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給歐盟的回復,在歐盟論壇期間,我和100多位歐洲企業的同行進行了溝通,正計劃請歐盟的代表過來,到北京到中國的市場轉一轉。首先我們要讓他們明白,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要讓他了解你想說什么,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針對這場官司,我想不是為奧康去打,也不是為行業去打,而是為中國的企業去打,因為中國加入WTO,各個行業都可能遇到反傾銷。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就要樹立起保護自己的觀念,才能在逆境中從容應對。
對于公司來講,我們會學到很多。有些東西,不打官司是不會知道的。另一方面,是要通過打官司讓外國人知道,有這樣多的私營企業已經在反傾銷了。這種行動肯定會影響其下一步計劃的制定。對于企業來講,花很少的錢去打官司,并提高企業的名譽度,何樂而不為呢?如果贏了,不但我們企業得到了一個市場地位,而且會提升我們的品牌。如果輸了,我們會像英雄一樣贏得尊嚴。
與奧運結緣是夢想
商報:如果說2006年由奧康集團發起的與歐盟的皮鞋反傾銷官司是向世界展現中國企業大氣、規范和追求公平的形象的話,那么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會向世界展現什么?
王振滔:1984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和運動鞋品牌NIKE,奧運營銷的經典故事里,NIKE正是通過參與這屆奧運會,從一個行業新秀一舉超越了當時的行業老大ADIDAS。
2008年的奧康就是要成就當年NIKE的成功,將讓世界見證中國皮鞋品牌的真正魅力。而2008年奧運會正是給中國尤其是中國企業們一個全新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成就世界品牌的機會。
民營企業決勝轉折
商報:此前的多次奧運會,中國企業已經通過各種方式介入。但基本上以邊緣化的形式參與,真正與一些跨國企業并駕齊驅的機會并沒有。而作為民營企業,您卻成功與奧運結緣,這里的秘訣是什么?
王振滔:民營企業贊助奧運會,與一些大的企業贊助意義不同。奧運營銷不是一個簡單的“奧運+企業”的營銷組合,在奧運營銷的整個流程中,系統的營銷規劃和行動,對于每一個營銷節點的選擇和把握,對于和企業相吻合的奧運和運動相關的營銷要點的挖掘,都是參與奧運營銷企業需要認真關注的。
要想成為奧運會的合作伙伴,首先要有機會,我們為成為奧運會皮具產品供應商早在去年就著手準備了。其次要知道如何運作,并與奧林匹克精神相吻合,不能是帶有功利色彩的。對奧康來說,奧運營銷的目的,其實就是要成就消費者的夢想。
奧運贊助并不是一錘子買賣。我們要打好手中的這張奧運牌,讓奧運提升自己的產品、服務等各個方面。奧運這個契機,在用好之后,它將成為我們決勝市場的轉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