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組委正大力在上海吸引中小企業加盟,以大幅提升在滬零售規模
截至今年11月2日,上海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數量已經達到34家,而就在今年4月,上海還僅有4家特許商品零售店。據北京奧組委有關人士透露,奧組委正大力在上海吸引中小企業加盟,以大幅提升在滬零售規模,而根據有關專家預測,政府投資所引發的“乘數效應”可帶動6000億元奧運消費和投資市場,中小企業在特許經營、旅游餐飲、文化策劃、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中都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奧組委方面介紹,除了原先的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店、上海浦東機場店等4家店外,上海的豫園商城、置地廣場、第一八佰伴、港匯廣場等主要商業地標都增添了新的專賣店。由于上海中小企業的參與激情空前積極,早前奧組委確定的,讓奧運特許商品在上海銷售再提升50%左右的目標有望提前完成。 中小企業積極參與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奧運產品產業鏈中,奧運特許產品零售是最適合中小企業的項目,而去年1年,上海僅這4家奧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的銷售總額就已突破千萬元。北京奧組委該人士表示,目前他們已經開始考慮接受個人成為奧運特許商品零售商的申請。 事實上,奧運商品銷售只是整個“奧運商機”中的很小一部分。中小企業在特許經營、旅游餐飲、文化策劃、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按照有關專家的說法,從2001年到2008年,由奧運帶動的消費市場大約有3個億,其中,中小企業在這些與生活直接相關的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奧運會主辦方的收入來源主要有贊助、電視轉播、門票和特許經營,企業要想通過贊助奧運會成為奧運會合作伙伴,必須具備相當的實力和規模,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個比較高的門檻。 但是,奧運會信息技術服務、器材租賃、餐飲服務、旅游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等市場都蘊藏著巨大商機,中小企業進入這些市場不僅沒有門檻,而且可以獲得稅收等政策支持。該專家表示,以奧運會信息技術服務市場為例,市場規模大約為2.7-3億美元,其中基礎通信網絡系統基本上由國際知名大公司來承包,而一些應用與服務環節就可以由國內的中小型IT企業來承攬。 此外,在大約為2-2.5億美元的體育設施市場,除了國際體育器材供應商包攬的“高精尖”產品之外,中小企業可以在簡單器械加工與租賃領域獲得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