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懷揣軟盤闖市場“全員舉債”渡過難關
借著學術界的認可和輿論界的好評,研發成型的數據庫技術開始走市場化道路。為了讓自己研發的產品被市場所接受,1989年,已經是教授的馮玉才下了海,擔任華工數據庫與多媒體技術研究所所長,開始向市場進軍。
從未涉足商海的馮玉才,此時不得不懷揣自己科研成果的軟盤,帶著對自己的研究給予報道的報紙,只身來到北京,登門拜訪所有可能的潛在客戶。
當時,因信息安全問題,國家某機構正在尋找由國內機構開發的數據應用庫。經過馮玉才悉心而誠懇的介紹,國產數據庫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立刻引起了該機構的注意。兩個月后,他帶著該機構特撥的60萬元研究經費回到武漢。
一年后,圖形數據庫、標準數據庫、地圖數據庫等6個應用性產品,接二連三地通過了科技部鑒定。與此同時,各類單位20萬元、30萬元的訂單也雪片般飛來,研究所一步步壯大起來。
2000年,馮玉才憑著研究所十幾年來掙下的部分家當,與研究所的一批骨干組建了武漢華工達夢數據庫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達夢’就是達到夢想的意思。因為我立志研發數據庫,就是起源于一個自主研發的夢想。”
憑借馮玉才在業內的名氣,達夢承接了不少項目。然而,科技研發是個燒錢的事,很快,公司賬面上的流動資金就開始告急。馮玉才一邊找哥哥借來3萬元,用于發放員工工資,另一方面著手尋找戰略投資方。
然而,事情卻不如人意。找到的戰略投資方答應的資金遲遲不能全部到位,而客戶要求的開發項目卻是火燒眉毛。危機關頭,一向以書生本色示人的馮玉才大膽地提出一個“上不封頂、下不限底”的內部總動員政策:不論金額多少,達夢每位員工為公司集資。“當時,我向所有能夠找到的親戚朋友借了錢,一共借債200多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員工們紛紛解囊參股。10天不到,包括司機、前臺在內的100多名員工,共籌集到400萬元現金,使開發項目如期完成,公司上下士氣大振。在成功注冊的慶功宴上,員工們紛紛表示:從現在開始,達夢人花自己的錢,做自己的事。
4 用服務拼市場 達夢產品出擊海外
目前,除去專門負責數據庫前沿技術研究的武漢華中研究所之外,達夢公司已先后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分公司。北京公司主要負責市場和品牌推廣;上海分公司利用人才優勢,負責產品的核心研發。通過資源整合、布局和調整,達夢公司已經形成集合“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市場”的完整商業布局。在這個過程中,馮玉才傾注了極大心血,馬不停蹄地奔走于全國各地,連公司里的年輕人都不得不佩服他的闖勁。
前不久,馮玉才在廣州談完一筆業務,剛回武漢,北京一位客戶就慕名致電,咨詢達夢的基本情況,提出定制產品的意向。馮玉才立馬訂了張第二天飛北京的機票,并提前讓助手發了一份達夢的詳細介紹給對方。
馮玉才的秘書魏娜說,雖然馮總年事已高,但只要是關系到市場拓展的事務,他都會事必躬親。
而客戶面對這位年長的學者型老總,往往被其淵博的知識、誠懇的態度所折服,更為其兢兢業業的精神所感動,愿意和達夢打交道。這樣,馮玉才的年紀非但沒有成為其開拓市場的阻礙,反而成為一大優勢。
在武漢總部參觀時,記者發現除數據庫技術書籍外,達夢員工辦公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執行》與《細節決定成敗》這兩本管理類的書。“這兩本書是馮教授為我們選定的必讀課本。”負責達夢數據庫市場推廣的劉小平告訴記者,達夢的數據庫在技術層面上與國外的產品已無差別,“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用優質的售后服務去與美國人拼市場。一直以來,IBM、Oracle、Microsoft等國際化公司的售后服務費都相當高,他們按照小時計費,而我們這些年來為客戶提供的所有售后服務均為免費。隨著服務工程不斷增多,我們的市場越做越好。”
經過幾年的努力,達夢數據庫已經成功地應用在銀行、消防、電子政務、制造業、稅務、教育等12個行業。2005年,公司銷售額已經突破5000萬元,產品遍及全國。
此外,劉小平還透露,達夢數據庫已走向海外市場。日本BASIC公司即將與其簽訂國際合作協議,將達夢產品推向日本、加拿大等海外市場。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已批準一項達夢與澳大利亞的合作項目,達夢數據庫也將進入澳大利亞市場。
在馮玉才心中,“達夢”之期或許已經不遠了。
[旁人眼中的馮玉才]
王元珍(與馮玉才共事23年的教授):多年來,在世人眼里,數據庫管理系統都是美國耗資數十億美金、投入上千人力攻克的難題,根本不是一名中國大學助教能夠觸及的“天方夜譚”。而在馮玉才眼中,數據庫管理系統則始終是一項中國人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
周淳(馮玉才帶過的研究生):在別人都不看好達夢時,在別人都不認為馮玉才可以做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數據庫時,馮老師可以用他所散發出的人格魅力,讓周圍的工作人員相信他最終能夠實現自主創新的夢想。
面對困難時,馮老師不曾畏懼,他告訴我們:“在數據庫領域,我們是渴望并正在長大的小孩子。面對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強大對手,我們所承擔的風險或許就僅僅只是一份價值500元的標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