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姓名:邱大利 年齡:43歲 籍貫:武漢蔡甸
職務:武漢水王閥門制造公司董事長
邱大利的朋友私下告訴記者,說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甚至有人好奇這么一位不“世故”的老板,時下用什么方式談生意。
邱大利淡淡地回答,閥門是一套設備中的核心產品,質量非常重要,這就是我的“底牌”。

邱大利樣貌憨實
補建垃圾道賺到“第一桶金”
因家庭條件差,1980年,讀高一的邱大利輟學回家。為了謀生,他拜東西湖建筑隊一老師傅學泥瓦匠。在這個行當里,別人一般三年出徒,而邱大利勤奮肯鉆,一年便出了師。
1983年,邱大利跟隨施工隊四處干活時了解到,武漢市有一座商場新建的12層高樓即將竣工時,竟然發現沒有設計垃圾道,導致大樓無法投入運營。而補建垃圾道工程麻煩,報酬也不高,沒有工程隊愿意接。邱大利知道后,跑去找到工程單位,說愿意接下這個活,對方見找不到合適的工程隊,也被邱大利的誠懇打動,決定讓他試試。
一個月的時間里,邱大利跟他帶的三個徒弟,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硬是把工程給趕了出來,正好讓商場趕在預定的時間開業。這筆“小生意”,邱大利個人純賺了1800元,也算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四處借錢出高價改制爛攤子企業
之后,他到新疆建筑市場闖蕩,因談妥的項目臨時取消,竟虧了3萬元人工生活費。1988年,他到村辦企業工作,在武漢市第五閥門廠跑業務時,業績節節攀升,常年包攬業務第一。
1998年,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閥門廠因經營不善面臨關閉,村里決定讓閥門廠改制求生。
1998年前后,國家新上馬的大型水電火電工程較少,閥門行業也受影響,不斷有同行倒閉、兼并。平時在外面跑業務,邱大利常常與同行交流,大家認為行業的發展有起有落很正常,閥門廠未來應該是有前景的。
包括邱大利在內,有5人都想接手閥門廠。競爭一開始,邱大利便提出,自己愿意繳納15萬元風險金,并每年上交20萬元的利潤。在所有競爭者中,他出價最高,順利盤下閥門廠。這15萬元風險金中,有13萬元是邱大利四處借來的。
接手企業后,邱大利立即掄起了調整板斧。自建銷售網絡,擺脫以前對經銷商的完全依賴;將以前笨重的閥門,改造成一系列輕便型產品。果然,新品一上市便受到客戶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