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技術牌練成降噪絕技
有了妻子的幫助,姚子明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術研究中,他認為憑借技術牌能很快再讓公司發展起來。他請來在噪音與振動控制領域的元老級專家李松盛做公司的技術顧問。在工程建設方面,建立自己的項目管理部門,招收專業的項目管理人員。
技術的提升對業務的擴展起到很大作用。一次,一大型國有企業對一工廠的4個風機房進行降噪處理,但是投資300萬元后,仍沒有達到目標。無奈,廠方又找到宏森公司,先讓姚子明處理難度最大的風機。姚子明等人到現場一聽就知道問題出在“聲橋”,對癥下藥很快工程完工,也接下了對手完不成的其他工程。
2002年,由于姚子明在噪音與振動控制領域的實力,環保部門提議讓他申請噪音專業治理認證,該認證評判標準非常嚴格。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國家建設部評審團的“苛刻”還是出乎他意料。評審團來的第一天,出于禮節,姚子明邀請他們一起吃飯,卻遭到婉拒。考察他們曾經做過的項目時,一位50多歲的老專家,一定要背上設備爬50米高的扶梯檢測,半小時后終于認定宏森公司的工程質量合格。
經過三年的考察,宏森終于在2005年通過國家認證。姚子明說,這確立了公司在環保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對于品牌成長都是巨大的收獲。
建銷售團隊跨省顯身手
在給員工進行培訓的同時,姚子明夫妻也在不斷充電。2002年,夫婦兩人先后獲得武大的EMBA碩士學位。
多年發展下來,姚子明夫婦發現自己的“勢力范圍”還只是局限在湖北,而且業務主要是來自環保局的介紹,這樣被動的局面完全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他們決定建立自己的營銷團隊,實施走出去戰略。
2004年6月,只是通過一個朋友給的一個電話號碼,妻子周玲王利就只身一人去了杭州降噪項目招標現場,但那時已經過了招標截止日期。經過反復爭取之后,廠方破例給她個機會,可時間只剩下一周。
周玲王利馬上帶領隊伍現場測量畫圖紙,定方案,憑著多年的技術實力和信譽,宏森公司最后順利“中標”。“以前覺得只有那些漂亮小姐才能搞公關,其實只要有實力和技術,再難的工程也不是問題。”現在說起來,周玲王利還掩飾不住自己第一次成功打開局面的興奮。
有了成功的第一次,更堅定了宏森走出去的信心。現在,姚子明夫婦不僅組建了專業的銷售團隊,還把自己的產品做成宣傳冊向潛在客戶推薦。經過近三年的戰略實施,公司的客戶已廣泛分布于湖北、湖南、河北、北京、天津、安徽、江蘇、浙江、甘肅、貴州等地。
“目前,環保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是小苗苗。”對于未來發展,姚子明自信非凡。最近姚子明又拿到一個新專利,他計劃在主公司的基礎上,再分化出三個子公司,延長生產鏈,拓展產品范圍。
》》》母愛是創業原動力
做事業,姚子明十分拼命,這讓我們疑問,他哪來如此強烈的創業原動力?
言及此,姚子明突然變得十分靦腆,似乎每個字吐出來都很艱難,最后他認真地說:是為了我媽媽。家里幾個兄弟,都是媽媽從小拉扯大,父親去世得太早,所有的擔子都是母親挑了,“她真是太苦了”。
愛人周玲王利也說:“記得結婚前他就給我打‘預防針’,說什么都能聽我的,惟獨在對待母親的時候一切得聽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