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秀平/文 王曉瑩/圖

去年下半年,在昌平區天通苑與朝陽區交界的地方,一個占地60畝,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的天通藍橋新發服裝百貨市場平地而起,今年以來,日客流量以萬計算,很是紅火。
近日,市場的北面開始搭建新的交易區——“二手貨流通交易市場”,市場的東面將開發大型設備調劑中心,據說將來二手貨流通、物資調劑將成為市場的主角,那么為什么以三種不同的業態創業?為什么要做物資調劑市場?未來的市場定位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市場的董事長孫建新。
以“做事先做人“為人生格言的孫建新,為人很厚道。他厚道地為試營業期的商戶退租;他厚道地為股東增加注冊資金。厚道為他贏得了很多專業的建議,厚道使他擁有了許多鐵桿朋友。
“三種不同的業態形式,可以算是我創業的三部曲。我們的目標是將市場做成百年品牌,將物資調劑中心做成北京市最大的調劑中心。”孫建新很自信。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人們不斷追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爭取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歷程。通過市場的手段,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限度的價值、達到最優配置是每一個社會所存在的基本問題。恰好也是孫建新的興趣所在。孫建新告訴記者,“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很關注物資調劑市場,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市場,一個伴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擴張的市場。在發達國家,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市場”。
孫建新的選擇,順應了社會的需求。
一部曲|創辦綜合類百貨市場
2006年初,孫建新創建了私人股份有限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孫建新選擇了社區商業作為自己創業的出發點。“從綜合百貨業態做起,是為了聚攏人氣,也是為了檢驗我的市場眼光。”
2006年4月,天通藍橋新發服裝百貨市場開始施工。按照常規,施工周期加上招商,怎么著也得11個月。施工單位看他遇事先為別人著想,為人厚道,重新制定了工期計劃;幫忙招商的人提出了與施工同步招商的建議,結果連建設帶招商只用了4個月,招商到位97%,他為市場多贏得了7個月的營業時間。
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8月-10月是市場的試營業期,試營業期是市場的培育期,也是市場的脆弱期。試營業期間部分商戶收益不佳,于是有客戶提出退租,孫建新表示,對所有要求退租的商戶,要予以協助,不收取任何費用。孫建新的厚道,為市場迎來轉機,退租的1/3的攤位很快就被租出。今年以來,每天客流量以萬計算。
孫建新屈指算來:在方圓兩公里的天通苑社區內,有天通苑北區、中區、西區、東區、南區共15個小區。在方圓5公里范圍內,有王府、萬科、蓬萊、名流、八仙等二十幾處公寓和別墅區。地區現有人口15萬,入住率50%。一個月上億元的消費沒有什么問題。
二部曲|瞄準方興未艾的二手貨市場
北京的二手貨市場算起來有大大小小幾十家,但是真正成規模的不足10家。
自從位于亞運村北的利康金橋舊貨交易中心遷往通州區以來,雖然西三旗附近連續開張了兩家舊貨交易市場,但由于占地有限,規模不大,所以市場的空間依然存在。不銹鋼廚具、專業音響、家用電器、家具市場銷售持續走俏,使城鄉結合部生活資料的二手貨交易市場呼之欲出。
孫建新明確表示,未來幾年,要逐步做強做大二手貨交易市場。因為城北地區的住宅開發在全市是最早的,按照5年至8年一個裝修周期的理論,最早入住的居民已經開始進行第二輪裝修,開始更換家用電器和家具。按照周邊30萬人口,平均每人3萬元計算,至少有100億元的市場空間。
攤位布置還沒完成,就有生意了,剛剛進駐的商戶不得不一邊布置攤位,一邊賣貨。孫建新笑著說:“都是團隊的功勞。”
全國舊貨交易協會會長楊殿宗表示:新世紀中國舊貨業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未來中國舊貨業將向國外看齊,趨勢是從綜合性逐漸走向專業化(例如從舊電腦市場分出二手軟、硬件市場),還將賦予舊貨市場更為豐富的內涵,所有的庫存積壓、冷背殘次物品都可以進場交易,而業態也會向連鎖經營、網上交易等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