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偷”“瓜經”
鄭國富來自浙江衢州常山縣,1998年跟著老鄉離開家鄉到上海,他承包了34畝瓜地,種栽“大路西瓜”(直接在地里種)。
一年下來,鄭國富只賺了2萬元,而隔壁種早春紅玉的瓜農卻賺了15萬。原來大路瓜味淡價格便宜,批發價0.5元一斤,只能賣三四個月。大棚里種出的早春紅玉就不同了,批發價1塊錢一斤,收獲期長,頭年12月育苗,次年5月上市,年底11月中旬才下市,能賣七八個月。“為了學到種早春紅玉的本事,我什么都肯做。”
但隔壁瓜農怎肯教他“拿手活”?鄭國富想出很多辦法,每天拉隔壁老板喝酒、聊天,套近乎。等稍微熟些,他又主動提出義務幫忙做農活。施肥、授粉、采瓜、挑瓜,這些苦活別人躲都來不及,唯獨鄭國富搶著做。晚上蚊蟲叮咬,他卻跑去守瓜棚,“只有晚上我才能仔細觀察,瓜棚搭建的自動灌藥設施和鋪底保溫方法。”
半年下來,他終于知道了早春紅玉的種植秘訣:棚內溫度要保持在15℃以上,上面用燈泡,下面用電熱絲保溫。瓜種則來自日本進口的一代原種幼苗,才能保證“早春紅玉”的清甜口感。
帶“早春紅玉”進漢
技術學到了,上海的大棚瓜競爭卻激烈起來了,1元多一斤的瓜跌到0.6元一斤,利潤迅速降下來。2003年,一個相識的武漢人告訴鄭國富,武漢還沒有早春紅玉,而且漢南農場有45000畝田地,土壤結構好,很適合種早春紅玉。
“我早聽說武漢夏天熱,很符合早春紅玉‘怕冷不怕熱’的種植特性,再說溫度越高,吃瓜的人也越多。”當年底,鄭國富帶著從日本進口的種子和種植技術來到漢南農場。
為了順利租下緊俏的瓜地,鄭國富決定給農場300元一畝的租金,比當時的地租高出一大截。鄭國富的急切卻引起了當地人的誤會,“擔心我搶了他們的地,而且我一下子將地租提到這么高,很多人擔心以后也要多交租金。”
于是,鄭國富成了當地不受歡迎的投資者,有一回,搭棚用的竹簽剛送過來,就被別人燒掉了。
為緩和與本地農民的關系,先租的42畝地一開工,鄭國富就從本地種棉花的農戶(農閑時沒活做)中招了幾十個臨時工,每天付給25元工資,這比當地農民臨時工的普遍工資要高5元。接著,鄭國富又把剩下的農戶叫來談心,“早春紅玉瓜小味甜,價格高利潤也高,市場前景好。以后你們要是覺得好,我就教你們技術,一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