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輩的勸解下,對方有所讓步。趁著那個老板猶豫,燕宗權趕緊又開了口,“我做有機玻璃幾十年了,從武漢帶了很多好材料來。上海這么大,也不在乎多我一家,以后我把好材料直接供給你,你不就更好做?”
艱難的談判結束后,燕宗權就重復在武漢的發展步伐,一連攻下多家廣告公司,上海的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了。
最堅固的“上海戰場”打開了,燕宗權如法炮制,2004年先后在南昌、長沙開了分公司,還招收了6家加盟商。
江漢區私營企業協會會長朱鳳文說,“我特別佩服他的執著,這么多年一直做有機玻璃這個冷行業,很多老一輩都不干了,只有他還守在這里,帶出一批批徒弟。”
帶徒弟時保留壓箱底技術
燕宗權收的徒弟和別人不一樣,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其實燕宗權也有他的小算盤,他教徒弟只教深加工技術,材料制作配方是壓箱底的寶貝,誰也不能教。每帶出一個徒弟,燕宗權就多了一個分銷商。
“武漢有機玻璃行業內,好多都是我的徒弟在做。”燕宗權顯得有些得意。現在,他廠里一半員工都忙著發貨,最多一天發三卡車,今年銷售額預計能達到6000多萬元。
配方是燕宗權花重金購來的。2004年,武漢生產有機玻璃材料的對手多了起來,備感威脅的燕宗權先后多次到有機玻璃材料集散地——廣州拜師,這期間,他從一位老師傅手中買到了那個配方。
回廠后,他按照配方生產出材料,又反復研究深加工技術。燕宗權說,顏料濃度不同、透光性不同,在里面鑲燈的效果就不同。“我的深加工技術必須用在配方材料上,我試過,不照那個比例配顏色就不正,時間一長還容易褪色。”
長沙國紅廣告公司總經理史國師,現已是長沙有機玻璃行業的名人。2006年初他告別燕宗權回到湖南,但加工的燈箱、廣告牌總達不到“師傅”那種效果,最后進了燕宗權的材料才打開市場。武漢上勤有機玻璃制品公司總經理黃發國現在還叫燕宗權“老師”,“老師比較厲害,我的材料都是從他那里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