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總面積達500萬平方米,占北京市食用菌總產量的56%;
食用菌年總產量達1.81萬噸,年總產值達1.1億元;
高檔食用菌年出口1510噸,創匯170.77萬美元;
從業人員1.2萬人,帶動農戶5000戶……
在常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小小蘑菇,在京郊房山區卻已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產業。

食用菌生產大區
廢舊的煤礦巷道里產出了“又白又胖”的白靈菇;海拔1000米的林地里長出了雞腿菇,如今,牛肝菌、木耳、雞腿菇、茶樹菇、高溫平菇、鮑魚菇等各種蘑菇已在房山區的14個鄉鎮生根,栽培總面積超過了500萬平方米。
近幾年,房山區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形成區域化規模種植。2004年,房山區鮮菇總產達到1.4萬噸,首次超過北京市食用菌總產量的50%。2005年更進一步,食用菌總產量達1.81萬噸,占北京市食用菌總產量的56%,年總產值達1.1億元;出口高檔食用菌1510噸,創匯170.77萬美元,成為京郊名副其實的食用菌第一大生產區。
目前,房山區已有5000多戶農民從事食用菌栽培。韓村河、尤家墳村、琉璃河南洛村等5個標準化食用菌基地已初具規模。栽培品種達到20多個,其中主導品種8個。過去栽培品種以平菇、雙孢菇等低價位品種為主,如今白靈菇、杏鮑菇等高價位品種成為了主栽品種,高價位蘑菇品種的栽培面積已經占到全區食用菌栽培面積的35%,實現了四季有菇,周年生產。食用菌栽培已成為帶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