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萎縮很嚴重,還不到鼎盛時期的六分之一。據我所知,其他插件公司的業務也基本停滯了。”
2006年8月14日,本報刊發的《流氓軟件,靠缺德盈利》系列文章,在業內獨家揭示了流氓軟件背后所隱藏的“灰色產業鏈”,引發巨大社會反響。最近,種種跡象顯示,由于“上下游”兩頭受困,這個灰色產業正面臨崩盤的危險
整整兩個月,張鐵(化名)都在為自己考慮出路。
張是中關村某知名IT公司的技術總監,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一家插件公司的經營者。在過去一年,他利用自己開發的流氓軟件(或稱惡意軟件),對外銷售大量彈窗流量,并向第三方提供捆綁插件業務,獲得不菲收入。
然而,從今年8月開始,隨著反流氓軟件浪潮的愈演愈烈,張鐵的生意也一下變得蕭條起來。
“業務萎縮很嚴重,還不到鼎盛時期的六分之一。據我所知,其他插件公司的業務也基本停滯了。”10月17日,張鐵在電話里向《財經時報》透露說,“真正想改行的人還不多,大部分人還在觀望中。”
張鐵和他的同行,尤其擔心來自政府層面的相關動態及消息。
“如果相關法律條文沒有出臺,只有一些公司和組織在鬧的話,這個市場可能還會繼續存在。”張鐵坦言,一旦政府向流氓軟件動手,他們的出路就只有一個:改行。
昔日的風光
在反流氓軟件浪潮形成之前,張鐵和幾乎所有插件公司一樣,“每天就想著接單子,生意好得不得了。”談及昔日的風光生意時,張鐵的聲音充滿惋惜。
張鐵的公司號稱擁有百萬級別的裝機量。“實際上并沒有這么多,但接到大單子后,我們找其他插件公司合作。”張鐵透露說,通過這種“調量”的方式,很多小插件公司都可以達到百萬裝機量的規模。
裝機量是插件公司用來形容其規模的術語,其準確含義就是流氓軟件侵入電腦的數量。
《財經時報》此前報道過,目前國內依靠流氓軟件制造流量的各類插件組織多達百家。其中,大部分組織的裝機量在幾十萬至幾百萬之間。其中,某些“正規公司”的裝機量甚至達到千萬級別。
盡管張鐵公司的規模不大,但賺錢的模式和速度同樣令人艷羨。
據他透露,這種模式并不復雜:先與“上游”的共享軟件以及下載軟件進行捆綁合作,將自己的流氓軟件植入數以萬計的電腦中,隨后,再通過廣告公司,向“下游”的廣告主兜售彈窗流量或捆綁其他插件。
這也是插件公司的兩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一即是幫廣告主安裝插件,也就是用自己的流氓軟件推廣別人的流氓軟件,成功安裝一個收4分錢;其二就是幫廣告主做彈窗流量,每千IP的市場價格為5至8元。
“你想想看,我們給下載站4分一個,然后我們用4分的這個,去安裝5個4分的,利潤是多大?另外,我有百萬裝機量,每天至少可以彈50萬IP,一次彈5家網站還不算過分。”
張鐵向《財經時報》透露說,按照這種模式計算,一個100萬裝機量的插件公司每月可盈利50萬元以上,而成本卻相當低廉,“只需要4臺服務器”。
廣告主逃離
隨著反流氓軟件浪潮的持續高漲,張鐵的生意開始一蹶不振。
業務蕭條還不過是危機的表象,“張鐵們”面臨的更大危機在于,由于“上下游”兩頭受困,這個灰色產業鏈正面臨崩盤的危險。
《財經時報》之前曾揭示,隨著流氓軟件的日趨商業化、集團化,一個龐大的“灰色產業鏈”已經形成。而一些知名互聯網公司的推波助瀾,更是把這一畸形產業推至極致。甚至有種觀點認為,這一灰色產業鏈已達到了10億元的規模。
然而,由于流氓軟件人人喊打,這個產業鏈的廣告主出于各種顧忌,開始減少或停止資金投入。
“要在過去,很多大網站都會找我們合作。但現在,這些大網站都宣布和流氓軟件決裂,只有一些小網站敢找我們。”張鐵告訴《財經時報》說。
同時,由于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主動卸載流氓軟件,這個市場的價格也在快速走低。“以前我們幫別人捆綁插件,每安裝4個就可以成功1個,現在要安裝20個才能成功一個。”張鐵無奈地說。
不久前,張鐵接到一個安裝50萬插件的單子。令他沮喪的是,這個在以前幾天就可以輕松完成的任務,現在已變得頗為艱難。由于安裝率急劇降低,他在反復捆綁強推之后,半個月才勉強完成任務。
市場流行的反流氓軟件工具,也令張鐵感到擔心不已。奇虎360安全衛士自今年7月底推出后,不到3個月,下載量已突破600萬次,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此外,更多的同類工具也在不斷出現。
渠道受阻
來自共享軟件、軟件下載網站的種種消息,更是動搖了“張鐵們”的不安情緒。
一直以來,流氓軟件與共享軟件以及下載網站的關系堪稱“天作之合”。一方面,流氓軟件借助與共享軟件以及下載網站的捆綁,找到了侵入億萬電腦的渠道和手段;另一方面,共享軟件和下載網站也通過這一合作,找到了盈利的主要模式。
但現在,這樣“完美”的婚姻也在瀕臨破裂邊緣。
10月18日,國內知名的軟件漢化組織“漢化新世紀”發起了針對漢化人的捐助計劃,希望通過這種盈利模式,擺脫捆綁插件的惡劣做法。這一事件在漢化軟件界引起了廣泛討論。
更大的動作來自暴風影音。9月25日,這款國內最熱門的共享軟件也向流氓軟件說“不”,推出了拒絕捆綁的“官方無插件版”。此前,暴風影音曾因捆綁插件遭到華軍軟件園的封殺,也多次被CCTV等媒體指為助長流氓軟件的“負面樣板”。
據暴風影音周勝軍介紹,當初捆綁插件,實在是在國內缺乏為軟件付費的生存環境下的無奈之舉。反流氓軟件形成聲勢后,暴風影音決定抵制住生存壓力,開始拒絕捆綁。
實際上,國內幾乎所有熱門的共享軟件,都曾有過與流氓軟件有染的不光彩歷史。而現在,這些軟件作者們也同樣面臨兩難境地:是忍受千夫所指,最終被輿論封殺,還是拒絕誘惑,重回當初“一窮二白”的境地?
流氓軟件之所以猖獗至此,國內各大下載網站同樣難逃干系。但現在,這些下載網站也在與流氓軟件分道揚鑣。
《財經時報》在華軍軟件園、天空軟件等主流下載網站中均看到,只要進入下載軟件的具體頁面,均可看到該軟件有無插件的警告字樣。據悉,這一提示插件的做法也被國內其他多家軟件下載網站普遍采用。
業內人士對此認為,流氓軟件一旦失去渠道,其推廣成本可能會加大。在收益同時降低的情況下,這條灰色產業鏈有望徹底告別“暴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