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療熱能否帶來藥店投資商機?
cye.com.cn
時間:2006-11-1 9:37:55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孫晨 我來說兩句 |
|
 |
|
社區醫院終將“醫藥分家” 大力推進社區醫療是北京市醫改計劃中的一個重點,連鎖藥店能否從新興的社區醫療市場中分享藥品銷售份額?據業內人士來看,眼下還比較難。但是,這并不妨礙一些民營藥店為搶占先機早早開始的準備工作。
藥店醫保結算額少之又少
“我們算了一下,目前醫保結算的銷售額還不到我們總銷售額的3%!從醫院流出的處方少之又少。我們還是北京定點醫保藥店呢,可醫保政策的陽光照不到我們身上。”北京德威治連鎖藥店總經理張玉寬說,“我們早就盯上社區醫療的藥品銷售了,但吃不到。”
據了解,北京另一家平價藥房“天天好大藥房”的情況也不理想,醫保結算的銷售額還不到總銷售額的1%,“關鍵是醫保制度卡著。”天天好大藥房的經理謝驍威遺憾地說。
據北京市勞動保障局的官員介紹,按照北京的醫保政策,只有當醫院沒有某種藥時,才可能給患者開“外購單”,讓患者到外面的醫保定點藥店購買,患者必須憑醫院的外購單才可以用醫保報銷。
“醫院輕易不會開外購單。他們自己的藥房都把這一塊消化了,怎么可能分流給我們呢?”謝驍威說。據了解,一瓶杞菊地黃丸,同樣的廠家、同樣的規格包裝、同季度的生產批次,在社區醫院里賣18元多,而在天天好大藥房則賣12元左右。但醫保患者為了能報銷,只好多掏錢從社區醫院購買。
“這其實是很不合理的。據說北京將建2000家左右的社區醫院,這么大的購藥量,醫保要額外多支付多少費用?”張玉寬說,“另一方面,新興的社區醫院都要配備大量的藥房、藥師,這些對于遍布城鄉的連鎖藥店來說實際上是重復建設,如果把藥品銷售分出一部分來給藥店,不是既節省資源又方便百姓嗎?”
百姓、社保、藥店的三贏模式
“到社區醫院看病,到醫保藥店買藥。這是三贏的模式。”謝驍威說,“老百姓可以方便地用醫保的錢買藥,政府可以按較低的價格支付藥費,藥店獲得了醫保藥品收入的業務增量。”
據謝驍威介紹,事實上,在南方的很多地方醫保藥店早就進入了社區醫療的藥品消費領域。例如在杭州,每個市民都有醫保卡,卡里有社保局直接為市民注入的醫保資金,市民可以直接到定點的醫保藥店劃卡買藥,用卡中的醫保款實時結算,手續極為簡單。“天天好大藥房的藥價比醫院的便宜多了,有的患者在醫院買一瓶藥的錢,可以在藥店買兩瓶藥。”謝驍威說,“我們在杭州的醫保藥品銷售占總銷售額的30%。這就是藥店很有潛力的增量。”
據一位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業內人士介紹,在臺灣,社區醫院基本上都是靠診病收費,根本不配備藥房,患者買藥都到醫保藥店去。“這種方式已經執行多年了,實際證明,確實很方便。”該人士說。同時,臺灣的醫保支付方一般對藥店的處方審查很嚴,如果發現藥店為患者開處方過于“慷慨”,浪費醫保費用,將拒絕支付,損失由藥店自己承擔。這種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醫保的過度支出。
沒吃上但早就“惦記”上
雖然北京的醫保政策環境還不能滿足連鎖醫保藥店分食社區醫療蛋糕的欲望,但社區患者資源卻已經被各家藥店盯上了。
“我們現在很重視和社區居委會搞好聯誼。”張玉寬說。通過社區居委會,德威治大藥房已經擁有了10萬個居民數據,并經常在周末組織社區居民參加新藥知識介紹、防病治病知識普及等活動,既把居民“領到”了藥店,又幫制藥廠家做了市場推廣。
“天天好大藥房也積累了大量患者數據,”謝驍威說,各地的藥店一直通過請患者填寫信息卡換取各種優惠回饋等方式建立患者數據庫。“像杭州等地區的藥店,建立的數據庫都非常詳細:患者的病種、用藥種類、購藥頻次等等都有。”
但是,謝驍威也指出,如果深入地從流行病、購買行為調查角度看,目前他們對患者數據庫的分析和應用還很粗淺。“如果能詳細地對每個地區的購買行為和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就可以變坐等上門買藥為主動上門賣藥。這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