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新經濟最為燦爛的十數年中,包括霍英東、李嘉誠、包玉剛等在內的傳統經濟富豪,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在新經濟徹底改寫舊時的游戲規則之前,老富豪們究竟該站到哪一邊
許多事情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時代終結或即將終結的標志,一位傳奇人物的離去更是如此。
2006年10月28日,華商霍英東走完了他的傳奇一生。他的辭世,或許也預示著香港傳統經濟富豪時代的一個轉折。
從1942年開始協助母親經營雜貨店,到富甲一方,霍英東頻繁介入一個個完全陌生的行業,但直到新經濟風起云涌的21世紀,他卻極少越出傳統經濟領域。
霍英東是上個世紀香港走向興盛時期的商業天才。他總是看準了,就趕快行動。香港彈丸之地,人多地少,房地產走俏在所難免。1953年,霍英東毅然拿出自己多年積蓄的錢,進軍房地產事業。當然,霍英東在跨出這一步之前,也并不是魯莽行事,而是針對自己資金有限的短處,制定出一條妙計。
在此之前,房地產商人往往先要投資一大筆錢購地建房,待房屋全部建成后才逐一出售或收取租金。霍英東一改以前買樓一次付賬的方法,采用預售的辦法:購房者只要先付10%的現金和分期付款的方式,就可購得即將破土動工興建的可供居住或出租的樓宇。
如此一來,霍英東完全彌補了自有資金的不足。原來自己手上也許只有造一幢樓的錢,現在卻可以“借雞下蛋”,造起十幢樓來。
如今全世界的售樓小姐們都應該來緬懷和感激霍老,正是霍老當年的樓宇宣傳小冊子,締造了今天的“工業化房地產”。而對購屋者來說,先付一小筆,待到樓宇建成時,地價上漲、轉手倒賣,白花花的銀子便大量地流進自己的腰包。這就是香港當年盛行的所謂“炒樓花”。
從1955年開始,霍英東先后創辦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有榮有限公司等,經營地產、航運、博彩、旅館、石油等業務,涉獵范圍越來越廣闊,卻始終未跳出傳統行業。
令人惋惜的是,霍英東同絕大多數傳統行業起家的富豪一樣,對新經濟的發展或者不夠敏感,或者不屑去做。而他在傳統行業中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沉穩,足以讓每一個大起大落的新經濟代言人相形見絀。
但是,這是個今非昔比的時代。在香港新經濟無限燦爛的十數年中,包括霍英東、李嘉誠、包玉剛等在內的傳統經濟富豪,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在新經濟徹底改寫舊時的游戲規則之前,老富豪們究竟該站到哪一邊?
事實上,在電訊、互聯網、傳媒等新經濟形態日新月異的今天,雖然霍英東們的公司依然穩健,但除了死亡的訊息之外,已很少再有人去關注他們和他們純粹的傳統經濟了。反而是那些抓住新經濟尾巴的傳統富豪們,始終備受矚目。
與霍英東等人一樣老邁,卻更為活躍的李嘉誠,似乎是個最好的答案。
有數字統計,上世紀中葉時的財富500強,到1992年時仍然能夠找到的,只有29名;而在整個80年代的財富500強中,約有一半的公司消亡了。
但李嘉誠卻始終是這些時期內最成功的見證者之一。直到今天,李老超人仍然有能力占據著香港乃至世界報刊傳媒上最顯赫的位置。
原因似乎很簡單:盡管在融入新經濟的過程中屢屢碰壁,老超人卻不肯在“傳統經濟富豪”之名的庇護下停下腳步去嘗鮮。
2001年,李嘉誠在北京成立了“世界匯金網”,夢想成為“中國的標準普爾”,中國銀行業統一的網絡平臺,直指當時金融業發展的最高端和最前沿。然而,事與愿違,幾經周折后的匯金網變成了一個空殼。
李嘉誠也曾與首旅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計劃與美國環環片場合作,在北京興建一座大型主題公園,有叫板香港迪斯尼之勢。不料,談判陷入了停頓,3000畝地閑置許久,任由荒草瘋長。
2002年4月,當外資不能控股國內碼頭的政策解禁之后,各家外資港運巨頭開始加速“搶碼頭”,而擅長港口資本運作的李嘉誠卻暫且擱下了幾個港口的投資計劃。1個多月后,李嘉誠旗下的Tom.com公司拉開收購亞洲電視臺股份的序幕。3個月之后,該收購計劃由于尚不成熟而最終流產。
但是現在,有著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李嘉誠,其業務遍布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并以188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福布斯世界富豪榜前十位。老超人也因為其甚具傳奇的人生經歷,及其在全球商業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被授予福布斯終身成就獎。
值得一提的是,李澤鉅和李澤楷等人頗得老超人真傳,大有將新經濟形態做大之勢。而此時環顧業已逝去的包玉剛、霍英東等,又有幾位新人能在新經濟重重圍障之下,練就成下一代的經濟富豪呢?
傳統產業造就的紅頂富豪
1942年,20歲的霍英東協助其母,經營“有如”雜貨鋪,后改從事家族基業——駁運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擁有全港最多船只的霍英東,開始為內地運送橡膠、西藥、棉花等抗美援朝物資;1953年,從事駁運業的霍英東,開始踏足香港地產業。憑借其始創的“分期付款”、“炒樓花”,迅速成為香港地產界龍頭;1961年,霍英東與葉漢、葉得利、何鴻燊等四人競得澳門博彩專利權,創辦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并成為最大股東;上世紀70年代末,霍英東率先投資內地,并以合資方式建設了中國內地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白天鵝酒店;上世紀80年代后,霍英東開始更多地關注內地慈善事業和體育事業,累計捐款四十多億元人民幣;1993年,霍英東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并于2003年3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