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公司推出的網絡虛擬貨幣Q幣是否會沖擊人民幣的問題引發業內激烈的討論,尤其是Q幣與人民幣能否實現互相兌換的問題。業內專家指出,Q幣等網絡虛擬貨幣由商家發行,與人民幣可以“兌換”,如果泛濫后果不堪設想。一旦Q幣等虛擬貨幣商家無限發行,必會沖擊我國的金融秩序。也有人指出,虛擬貨幣一旦跟人民幣發生聯系,就會跟現實中的銀行一樣,可能面臨擠兌等風險,沖擊正常的金融秩序。
Q幣過剩恐引“通貨膨脹”
Q幣是隨著騰訊的增值服務而推出的,用途主要是購買QQ會員服務、QQ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裝備、QQ網絡游戲中的游戲幣等,每個Q幣的價格是1元人民幣,可以通過撥打聲訊電話、購買Q幣卡、銀行卡在線支付等多種形式購買,網民購買的Q幣存入對應QQ號的個人賬戶中。
由于騰訊Q幣或其他虛擬貨幣,它們的發行和金屬貨幣儲值沒有任何關系,虛擬貨幣發行商的發幣行為也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管。因而,虛擬貨幣的發行量根本無法統計,這樣就直接導致了Q幣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業內人士分析,隨著Q幣的無限發行與虛擬產品有限消費情形持續不變,將會導致Q幣相對過剩并導致虛擬世界的通貨膨脹。工商銀行有關人士指出,這樣的通貨膨脹只會讓網民受損,也會讓網民喪失對互聯網的信心。
騰訊方面稱,人民幣可兌換Q幣,但僅為單向兌換,Q幣不能兌換人民幣。但相關專家指出,現實中已出現專門銷售Q幣的網站,這樣一來,Q幣就能轉換成現實中的人民幣。記者在騰訊旗下個人交易網站拍拍網上搜索“Q幣”,發現其網站上有4000多條網民自由出售Q幣的信息。此外,在拍拍網首頁就有非常明顯的“騰訊QQ專區”標志,其中就有5000多條個體網民出售Q幣的信息。顯然Q幣轉換成人民幣即使在騰訊官方也幾乎得到默許。
Q幣交易人群眾多
成為一般等價物的基礎是具有廣泛的使用人群,而作為國內最早的即時通訊工具,來自騰訊公司官方網站數據,截至2006年3月底,騰訊的即時通信服務活躍賬戶數達2.2億,這些都是Q幣的潛在消費者,而僅在超級女生的總決賽中,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超女的粉絲們為了支持自己心愛的歌手,紛紛購買虛擬貨幣——Q幣投票,僅淘寶網一天Q幣的交易額就超過50萬元。
在網上,Q幣可以用來向別人購買網游裝備,有些游戲發燒友可以為一件裝備花費數千Q幣。因此類似于炒黃金的Q幣倒賣應運而生。這些人將通過倒手賺到的Q幣以低于官方的價格在網上叫賣,賺取貨真價實的人民幣。
記者了解到,目前眾多網站都可以提供虛擬貨幣,包括百度幣、網易泡幣、新浪U幣、魔獸幣、天堂幣、盛大點券等。之所以QQ的問題比較突出,因為其應用范圍廣泛,影響更大。專家表示,Q幣等虛擬貨幣也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一旦形成規模,將對現行的貨幣體系產生巨大影響。
QQ游戲遭賭博質疑
伴隨Q幣問題受到關注的是屢禁不止的QQ賭博行為。根據報道,QQ游戲的高級場里面,進行游戲要求玩家最少有5萬個游戲幣,而每一局的賭注最低要6000個游戲幣。有人在高級場玩了兩局,不到2分鐘的時間里,就輸掉了將近3萬個游戲幣。這些游戲幣到底從何而來,想要在這些特定的區域進行游戲,就必須兌換足夠的游戲幣。首先,玩家必須通過網上銀行、電話、充值卡等各種渠道,按照1∶1的比例,將人民幣換成“Q幣”,然后利用Q幣,再在游戲中,按照1∶10000的比例,兌換為游戲幣。也就是說,3萬個游戲幣,實際上就相當于3元人民幣。
知情人士透露,QQ游戲,從初級、中級、高級到專家,甚至還有超級場,級別越高,要求的賭注就越高。而不同的游戲類型,賭注的規模也不一樣。某玩家甚至指出,Q幣本身確實沒有價值,用人民幣“買”Q幣,實際上是為玩家名下的Q幣賬戶充值,但騰訊卻只許玩家用現金買Q幣,不允許玩家把Q幣余額退掉換回人民幣,這有霸王條款之嫌。
據了解,騰訊在2006年7月11日更新系統后,取消了直接使用Q幣兌現游戲幣的功能,而改為需要購買其虛擬角色道具,道具基本上對QQ游戲來說是無任何作用的。但想要游戲幣,就必須購買3種不同顏色的花,有1Q幣/5Q幣/10Q幣,買了這些道具后,騰訊會附送相等于花朵價格1萬倍的游戲幣給用戶。
相關報道指出,除了游戲中獲得的Q幣外,許多網友反映由于QQ經常發生號碼被盜現象,用戶原來的Q幣也都一起被盜,其中許多都被放到網上交易。此過程被網友們稱為“黑客洗錢”:將盜取的Q幣兌換成游戲幣,再換用游戲積分兌換回Q幣,是黑客洗黑錢的手法。其中黑錢洗現金的比例大于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