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真的有道理,為什么網站卻能以超低價甚至免費用報紙的唯一產品“新聞”去吸引眼球?TOM網最近因此遭到起訴。
市場經濟的前提是理性的經濟人,網站們就很理性,而中國的報人正迷失在被轉載的榮耀之中。一篇優秀報道,確實能通過互聯網千百倍地擴大影響力,可從經營上考慮,報紙除了虛無的所謂名聲外,毫無收獲,無論發行還是廣告。相反,網站卻借助報紙的產品積累著關注度。
同時被搶走的更包括報紙的收入,比如廣告份額。2005年,全國投向網絡的廣告為31億元,增速是令人震驚的30%,而報紙廣告雖然保持著120億元的架子,代價卻是全行業的負增長。
只要電腦還不能自己生產新聞,只要承認新聞制造還存在專業與經驗,手工生產的新聞就要得到足夠多的版權保護。從經濟學上講,報紙有時也應像個商人,毫不動搖地抱定產權意識。
做法有很多,在英國,報紙新聞內容和電子版的銷售已實現完美的融合,英國的前十大新聞網站中,除雅虎以外,其他全部受傳統媒體控制,僅BBC(英國廣播公司)自己就占去了四席。
而在國內,報紙網站不但免費,還為門戶網站提供著物美價廉的資源,而年輕的白領們每天只需上網看看新聞,而無意對路旁的報攤掃上一眼。
使用手工產品,請君付費。小小的訴訟證明,報業不再普遍麻木。但只有傳統媒體集體產生強大的物權意識,才能帶來報紙網站的崛起,或換回更劃算的轉載價錢。否則,寒風中,將只剩下報紙發行員的凄涼叫賣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