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會議旨在討論建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架構問題,其核心是希望在天津建立一個場外證券交易市場。但最終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11月中旬的一個周末上午,華北地區晴空萬里。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幾輛轎車從京城疾馳向天津,目的地是京津新城度假村。
天津市政府邀請金融界的12位權威人士,在這里召開了一個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閉門研討會。
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就建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架構問題展開討論,其核心是希望在天津建立一個場外證券交易市場。
與會者就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見仁見智,特別對天津場外證券交易市場的建設、深交所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決心已定
據知情人士透露,受邀參加會議的有:央行研究局局長唐旭、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穆懷朋、銀監會研究局局長黃毅、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謝庚、證券業協會秘書長聶慶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納斯達克中國區首席代表勞倫斯·潘、紐交所亞太執行董事楊戈、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劉紀鵬、賀強、武捷思等12人。
加上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可謂大腕云集。
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請與會專家在建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大背景下,為天津可能成立的場外交易市場出謀劃策。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有四個劃分標準:一是按市場覆蓋地域劃分,可以分為統一市場和區域市場;二是按投融資方式劃分,可以分為公募市場和私人權益市場;三是按交易的組織形式劃分,可以分為交易所市場和場外市場;四是按風險分層管理的要求劃分,各類市場可以有進一步細化的內部分層。
據天津市政府方面透露,此前天津已就在該市場外交易市場向國務院上報了方案。“方案內容十分保密”,各方對上報的過程和細節更是諱莫如深,只有極少數人知曉。
渤海證券一位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該公司抽調人員參與了具體方案的制定。
股權分置改革獲得成功后,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已經被管理部門提上日程。天津希望借助環渤海經濟圈的崛起,加上濱海新區“先試先行”的優勢,搭上多層次資本市場這班快車。
一位天津官員對申辦成功頗有信心:“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見仁見智
天津市自己的想法是建立一個為非上市公眾公司服務的場外交易市場,即三板市場。
與會的一位央行官員則明確表態,可以考慮在天津建立第三家交易所,不一定是場外交易市場。
吳曉求則認為,天津應該朝著“亞金融中心”的方向發展。
勞倫斯·潘根據美國的經驗,建議天津利用港口、化工等天然優勢,形成一個能夠有自主定價權的商品交易市場。
劉紀鵬提出,天津可以把非上市的非公眾股和非上市的公眾股的股權轉讓都納入進來。
證券監管部門的考慮則更為宏觀和全面。
謝庚指出,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基于多層次投融資需求和風險分層管理要求的資本市場體系。證監會對未來這個體系的理解是:首先,積極培育藍籌股市場,推動大型優質企業境內上市,并且針對主板市場上市公司特性的顯著差異,逐步推行差異化的制度安排。
其次,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板塊,逐步實行區別于主板市場的制度安排,試行多元化的選擇性上市標準,為具有較高成長性的創業企業上市融資創造條件。
然后,依托現有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技術和制度基礎,建立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市場,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等金融產品交易提供服務。
同時,規范產權交易市場,在統一監管和結構優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區域性的產權交易中心;促進私人權益資本市場發展,完善風險投資退出的市場環境。
仍有變數
12月10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召開的“2007中國經濟形勢解析高層報告會”上,謝庚告訴《財經時報》,在未來大的框架上,證券市場分為場內場外兩個市場。
按照他的理念,場外市場可能就是依托現在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來完善和形成。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里,將來也會有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變成公眾公司。證監會針對這類需求和變化,會在場外市場做出分層的安排。
至于有形市場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在他看來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這個市場層次的電子平臺怎么來搭建。他表示,有形市場注冊在什么地方,還沒有納入考慮范圍。
而在12月11日的《財經》雜志年會上,崔津渡公開表示,天津欲設立的柜臺交易市場跟產權交易市場沒有關系,主要是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股權轉讓。崔津渡說,要把天津建設成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國家金融改革創新的基地,但到目前為止,沒有提到過建成國際金融中心。
他建議,天津如果作為第一家推出場外交易市場,應該借助于電子交易市場,要有一個全國的電子市場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