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吳晶晶 李斌)從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之一到2007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歲末年終,有心人注意到,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到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正成為未來我國經濟建設乃至社會建設的一條主線。
不斷提高開放條件下的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07年,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可望進一步加快,“強筋健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將成為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一道更為亮麗的風景線。
科技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自主創新能力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的筋骨。2007年,我國科技投入有望進一步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的增幅將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科技部日前宣布,將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大型骨干企業的技術創新基地建設,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平臺。而在三到五年內,我國創新型企業試點將擴大到500家。
“要以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為重要抓手,以自主創新為中心環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質量效益提高。”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日前表示。
更多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有望在2007年出臺。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數十項涉及財政、稅收、金融和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實施細則,加快完善有利于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區域創新能力將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受到重視。發展改革委正在制定和實施一批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相關規劃,包括長三角、京津冀及東北地區區域創新能力建設規劃等。《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規劃》也正在編制之中。
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一度是我國提高競爭力的瓶頸制約。據測算,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足30%,明顯低于發達國家60%到70%的水平。不久前的一次信息產品展示會上,手機、電腦等各種國產電子產品琳瑯滿目,其中30余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到10%,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而在即將過去的2006年,自主創新的號角吹響神州。從年初的全國科技大會,到《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自主創新從前兩年的反復探討化作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全社會高度關注和重視自主創新,已初步形成推動自主創新的熱潮,一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大環境與良好氛圍正在我國逐步形成。”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說。
國際科技進步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都要求我們加緊建設創新型國家。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信息所指明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已經確定,我們必須下定決心,敢于攻關,嚴謹、扎實、頑強地實現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歷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