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財富"崛起 中國經濟脈動"微縮景觀"尋蹤 無論是胡潤的百富榜,還是福布斯的富豪榜,富豪群體的涌現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定發展。因此,“富豪榜”就是一幅中國經濟版圖的“微縮景觀”。在這些榜單排名的變與不變之后,可以尋蹤中國經濟運行的一次次微觀而真切的脈動。
房地產業仍是暴利
代表人物:許榮茂
如果一個行業,一方面涌現出成批成批的富豪,另一方面這種“批量富豪”還常青樹般地連年成批出現在富豪榜單的前列,人們就有理由懷疑,這個行業是不是存在著暴利?
在2006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前50名富豪中有20名富豪跟房地產業有密切關聯,他們要么以房地產業為主業,如排名在二、四、六位置上的許榮茂、朱孟依家族、張力,財富盡從地產來;要么房地產是其重要財富之源,如排名第一的黃光裕和排名第九的郭廣昌。
在胡潤百富榜上,雖然富豪的名次有所不同,但行業分布和名次變動情況如出一轍。2006年的前500名中國富豪中,前10位富豪中有6位主營房地產,還有兩位房地產也是其重要的主業之一。
在數據面前,誰說房地產業不是暴利行業?這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微觀特點之一,也正是政府宏觀調控必須重點著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類財富”正在崛起
代表人物:施正榮
與房地產商云集富豪榜相對應的,是近年來一批年輕的身影在富豪榜上嶄露頭角。
2005年12月14日,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澳大利亞歸國的太陽能博士施正榮一躍成為華爾街追捧的“有錢人”。按照當天收盤價計算,施正榮的身價躍升至14.416億美元,一舉超過此前的“網絡富豪”陳天橋。
類似“一夜成名”的財富故事,還可以追溯到網易的丁磊、分眾傳媒的江南春、騰訊科技的馬化騰、阿里巴巴的馬云、百度的李彥宏、搜狐的張朝陽等人。在近年的“富豪榜”上,他們構成一個新的富豪群體。
這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富豪群體,其背后都有一個個“科技創新、知識創業”的生動故事。他們的財富因為有別于“權力尋租的灰色積累”與“機會經營”,而被商業研究人士稱為“第三類財富”。
“第三類財富”伴隨著中國信息時代進程的加速而崛起,作為近年來中國“富豪榜”的一大明顯特征,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充滿活力的生動體現。
“資本玩家”日漸式微
代表人物:張榮坤
富豪榜上曇花一現的“暴發戶”故事也從來沒有間斷過。故事的主角一邊在中國還不完善的資本市場上叱咤風云,一邊在風云激蕩的實業領域縱橫捭闔,以所謂高超的財技,將“資本運作”玩弄于股掌之上,在極短的時間內,個人財富激增,最終浮現于富豪榜中。然而,沒有根基的“暴發”,終究使其如流星般從富豪榜上隕落。
2006年,最引人注目的當數上海灘年輕的“暴發戶”張榮坤。此外,還有一個個曾閃耀在富豪榜上的“前富豪”,也以各自短命的財富故事,印證著不法之財終歸還原的邏輯。顧雛軍,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20位、2003年胡潤中國百富榜第83位。宋如華,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86位。唐萬里、唐萬新兄弟,2003年胡潤百富榜第25位。張良賓、張斌兄弟,2003年胡潤百富榜第61位……
當他們先后從富豪榜上隕落后,我們似乎看到了在這幅中國經濟版圖的“微縮景觀”中,“資本玩家”不斷式微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