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早從收購中國企業網開始,于品海即清楚地意識到,中小企業壯大能帶來商機,他于是圍繞相關業務做了若干重組。這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在中國政府決策者的心中,中小企業占據越來越多的權重。
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商務部長薄熙來透露,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總數已經超過了4000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6%。它們創造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占中國GDP總量的58.5%。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七成的就業、七成的進出口,皆由中小企業完成。因此,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活力之源,成為世界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正在制定計劃,促進中小企業的成長。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透露,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將是 “十一五”期間,國務院的工作要點之一。
而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曾在今年9月發表講話稱,將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力爭用5年的時間,使非公企業的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布局結構相對合理。
不過,對4000萬中小企業來說,前方依然坎坷。中國入世過渡期在12月11日結束,隨著更多境外企業和產品的涌入,中國的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大挑戰。
“面對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開展電子商務及實現信息化,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謀求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國數碼2005年年報中,于品海如此表述。他清楚地認識到,更大的機會在后面。
讓于品海得出這個結論的理由,還包括中國政府的“十一五規劃”。正是這個國家級規劃的出臺,使得中國數碼的重組加速,最終推出“一大把”網絡公司。
根據今年3月通過的這個規劃,在往后5年里,中國政府的戰略將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互聯網產業,大力發展企業間電子商務,推廣面向中小企業、重點行業的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這意味著企業IT服務層面存在著巨大的商機。信息產業部的數據是,在2005年,這個市場的收入為53.6億美元,同比增長22.9%。從2005年到2009年,將保持21.6%的年均增長率。
記者了解到,為了實現差異化生存與發展,“一大把”已量身打造出“網絡營銷”、“經營管理”“大把商機”、“大把商友”等七大魅力頻道。一場同阿里巴巴等老字輩公司之間的較量已經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