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俄羅斯醫藥市場正逢時
cye.com.cn
時間:2007-1-8 10:32:34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孫書博 我來說兩句 |
|
 |
|
2006年12月30日,記者從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了解到,根據2006年前11個月的統計數據,中俄醫藥產品貿易取得快速的發展。其中我國醫藥產品的出口額達到2.6億美元,同比增長73.3%。
“促使我國醫藥產品出口額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應當歸功于兩國開展的經貿活動。2006年是中國的‘俄羅斯’年,兩國共同的經貿平臺為外貿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2007年是俄羅斯的‘中國年’,這也必然促使兩國醫藥貿易更快增長。”醫保商會中藥部主任劉張林樂觀地說。
中俄醫藥貿易首次扭轉逆差
近年來,中俄醫藥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2005年中俄進出口總額4.8億美元,同比增長20%。其中進口3.1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出口1.7億美元,同比增長41.6%。中俄醫藥產品貿易保持著逆差的局面,進口主要集中在西藥和醫療器械領域。
但是這一局面在2006年得以扭轉。根據醫保商會2006年1~11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中俄兩國醫藥進出口總額4.4億美元,進口1.8億美元,出口2.6億美元,同比增長73.3%。順差主要體現在醫療器械的出口上,另外西成藥、提取物和保健品也有不同程度增長。
據了解,擁有1.3億人口的俄羅斯對醫藥產品的需求量很大, 2005年俄羅斯醫藥市場規模為50億~70億美元,人均藥品支出約40美元左右。專家預測,至少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俄羅斯醫藥市場仍將以雙位數的速率增長。
其中,俄羅斯品牌藥和非處方藥市場也正處于上升的趨勢。但由于種種原因,其醫藥產業發展緩慢,藥品需求與生產能力成反比。據統計,俄羅斯每年醫藥市場的銷售額,70%是進口藥,只有30%屬于國產藥。而在遠東地區,進口藥品更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
根據數據顯示,俄羅斯通用名藥物市場占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當今的很多新藥都依賴于從德國、瑞士、美國等國家甚至從印度進口,2004年進口藥品總額占俄羅斯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的72%。
中藥、醫械成為出口重點
據劉張林介紹,在中俄醫藥進出口貿易中,我國的中藥產品和醫療器械將具有更大的發展優勢,這一點需要國內醫藥企業能夠引起重視。俄羅斯市場所需的醫療器械過去主要從歐洲進口,但是從2006年的情況看,俄羅斯市場的選擇已經開始發生了“轉向”。我國醫療器械質量不斷提高,價格又遠遠低于歐美產品,因此,越來越受到當地市場的青睞。此外,中藥產品出口俄羅斯市場也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
一直以來,俄羅斯對傳統中醫藥有一定的認識,隨著中醫的不斷地發展和規范,俄羅斯人對中藥也有了較深的了解。2006年底俄羅斯政府開始對全民的衛生保健進行徹底的改革,以改善全民的健康狀況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中國是天然藥品的最大生產地,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具有更大的優勢。
據了解,目前醫保商會也正在與俄羅斯有關部門和同行業組織在傳統中醫藥、中草藥方面進行合作,制定統一中草藥標準,以促使中藥的注冊、銷售在當地市場更規范化。
此外,俄羅斯市場具有很大的輻射面,除了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以外,其他獨聯體國家市場也具有很大的潛力。“這些國家的藥很多來自俄羅斯和歐洲。如果我們的企業能占領俄羅斯、烏克蘭這些國家,那么逐漸滲透到中亞等國就不再是難題。”劉張林說。
選合適產品以規避市場風險
據了解,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有139家企業在俄羅斯成功注冊西藥原料129種,8家企業注冊制劑8種,以藥品形式成功注冊的中藥產品包括復方丹參滴丸、福康片、華佗再造丸等12個品種。
據劉張林介紹,在選擇出口產品方面,國內企業應該關注俄羅斯的地域特點。由于該國地處高寒地區,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是多發病癥。目前俄羅斯市場前景看好的藥品及保健品大致為:治療、預防糖尿病類,治療關節炎類,增強免疫力、抗衰老類,抗腫瘤或用于抗腫瘤的輔助治療類,美容、減肥類等。
此外,由于俄羅斯人素有嗜煙、嗜酒以及甚少鍛煉的生活習慣,糖尿病、高血壓和與心臟有關的疾病的發生率在不斷增加,另外艾滋病也正在蔓延。這些疾病治療領域的產品在當地都擁有很高的市場開拓前景。
按照俄羅斯衛生部收費標準,植物藥審批費用為6000美元,化學藥品為12000美元,原料藥6000美元,保健品1800美元,小型醫療器械2070美元。而這些費用均不包含臨床研究收費,正式費用一律通過銀行轉賬方式支付,并得到衛生部正式發票。
但是由于俄羅斯處于經濟轉軌階段,有很多法律法規不完善,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許多漏洞,并存在著一些“潛規則”。一般成功獲得注冊證所付出的費用是官方報價的4~5倍,企業在申報注冊的過程中有時也會遇到一些麻煩。因此,在當地選擇有一定優勢的合作伙伴,共同開拓當地市場是國內企業選擇的主要方式。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