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創意屬于年輕人,屬于新興行業,其實不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8年奧運會印章用了中國古典文字圖形,而真正高檔的汽車內飾設計還是走傳統文化和舊手工藝路線。
其實,汲取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工藝與視角結合,往往能夠出其不意地攻占消費者的心。開拓一個屬于自己的新領域,無論對個人職業發展還是財富增長都非常有利。

現代漫畫和傳統的對聯相結合非常符合新新人類的審美觀,受眾面又比較廣。因此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創意創業機遇往往容易成功。
實習生尹亞飛攝
旅游紀念品
胡同文化中尋找靈感與商機
●王寶立,北京天琪創意藝術雕刻有限公司總經理
「經歷」
微縮木制門樓反響不凡
我從小長在胡同里,喜歡門墩、房脊上的磚雕、隔壁家的大套院,對胡同有很深的感情。隨著近幾年建高樓,四合院都被拆了,我一直想著有一天能把老北京的胡同還原出來,這個夢直到我創業后才實現。2000年初左右,我從一家IT公司出來,開了家小公司,什么業務都接,小至胸牌、名片盒,大至戶外廣告、醫療器械等。這期間,我那關于還原胡同的想法一直都有,還拜訪了一些古建專家,找了不少建筑圖紙,學了古建知識。大約到2004年前后,有了一定資金,我就照著圖紙,嘗試按比例縮放,陸續制作了幾個木制門樓。拿給專家評估,他們都表示“有意思,以前沒見過”,我便有了信心。去年十月,這些手工木制門樓正式推出,反響還不錯。目前我們已制作了大約十多種門洞、牌樓等古建。
一直以來,我用禮品加工賺到的錢“養著”這些古建的制作,因為我相信這是能代表北京文化的工藝品;在胡同、四合院日漸消失的日子,人們也需要指著這些門樓告訴后代,曾經的老北京胡同是什么樣的。
目前經過諸如文博會等展覽,我們已經獲得不少訂單,一部分來自國外以及國內的外企,另一部分來自旅游部門等,我希望這個旅游紀念品能和北京的胡同游結合在一起,宣傳胡同文化;并借著2008年奧運會的機會,宣傳北京文化。
「環境」
奧運推動旅游紀念品需求
我曾經考察過禮品市場、古玩市場等,發現雖然旅游紀念品市場很大,創意紀念品的利潤空間也很大,但現在的紀念品卻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創意的作品很少。因此我選擇手工制作、還原老北京胡同、四合院作為紀念品,我認為會有一定的市場。而且因為胡同文化實在太豐富了,這個系列開發的余地很大,每年我們都有新產品出來,覆蓋低中高市場。將來我們還要制作體現江南文化、徽州文化、山西文化的旅游紀念品,并選擇合適的旅游景點出售。
「建議」
多和旅游、文化界朋友聊天
旅游紀念品的市場很大,特別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召開在即,更是需要有品位、有創意的旅游紀念品。但做什么,要靠各人動腦子。在做一件紀念品前,不妨和旅游行業中的朋友、文化領域的專家等多聊天,聽他們的想法,看市場的空白點在哪里。而一旦認準后,就不能退縮,多參加展覽活動,在創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讓人們知道你的產品,尤其是以展示北京文化為主的活動。
工業設計
外殼設計向創意轉變提供機遇
●關曉航,丹方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
「經歷」
自組工作室實現創意理念畢業后,我們幾個喜歡設計的同學一起創業。起初是為企業做外殼,競爭周期很短;后來不少企業意識到一定要有所創新才能更好地參與競爭,開始請我們做創意設計。
我們設計的一些產品除了更符合產品使用者的需求,令人感到明顯的外觀視覺變化,還能延長產品生命周期,使其在市場銷售中獲得較大提升。
「環境」
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影響工作
據我了解,目前企業不愿意培養原創設計師,認為抄襲的成本更低,造成設計師沒有用武之地;而設計師的原創作品會面臨大量的模仿,因為成本等問題,設計師可能沒辦法訴之于法律,導致其原創作品的動力下降……我認為這個循環的根源在于企業的創意產品沒有得到根本保護,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設計領域才會形成良性循環。
此外,當“設計”形成產業時,會對設計本身形成一定的副作用,因為設計并不是定個計劃就能出好東西,需要有一定空間慢慢打磨,一方面客戶要求的時間緊迫,一方面設計師又想根據自己的節奏設計作品,往往形成矛盾。
「建議」
多和協會等組織溝通
多和團隊以及工業設計協會、工業設計促進中心等機構溝通。在設計領域創業的人員要對整個大環境有清醒的認識,在遇到問題時才好有自己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