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昨日發布《“十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狀況與“十一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對中國青年的閑暇消費、政治參與的主要渠道和流動的原因作了詳細分析。
休閑內容:網絡、體育、旅游
《報告》顯示,“十五”期間中國青年閑暇消費日趨多樣化,網絡休閑、體育休閑、旅游休閑日益成為青年閑暇消費的重要內容。
報告顯示,電腦和互聯網將成為青年的首選閑暇生活方式,并在越來越多的青年中成為一種生活常態。據統計,2005年18~35歲青年網民數增至7326萬,五年內青年網民數增加了近十倍。同時,網絡游戲成為青年新的消費時尚。2005年網絡休閑游戲的用戶數達到了1790萬。
報告指出,體育活動也是青年所崇尚的休閑方式之一,健康、健身、交往和娛樂都是青年體育消費的重要目標。
另外,作為一種重要的休閑方式,旅游休閑吸引著越來越多青年參與其中。目前我國各地已建立了70多家青年旅舍,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主要旅游城市的青年旅舍網絡。
參政渠道:每年逾80萬青年入團
報告顯示,加入黨團組織仍然是青年政治參與的主要渠道。2005年全國團員總數為7215萬人,比2000年的6805萬人增加了410萬人,“十五”期間平均每年加入團組織的青年人數超過了80萬人。
另外,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網上虛擬組織開始大量出現,開辟了新的參與渠道。
流動原因:務工經商、學習培訓、婚姻遷入
報告顯示,“十五”期間青年人口流動規模持續增大,務工經商、學習培訓和婚姻遷入是青年流動的三大原因。
報告引用有關數據表明,15-19歲的青年流動的原因以學習培訓和務工經商為主,學習培訓是這一年齡段青年流動的第一原因;在20-35歲的各個年齡段中務工經商都是占首位的流動原因;在20-24歲的青年中遷移原因則以婚姻遷入和學習培訓為主。
報告顯示,中國青年流動尤其是跨省流動的空間分布高度集中,即青年集中流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廣東省集中了全國跨省流動人口的36.9%,其他吸收跨省流動人口較多的省份還有浙江、上海、北京、江蘇以及西部的新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地區三個經濟活躍地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年流向那里。綜合新華社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