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著潛水、越野、高爾夫,掙著百萬年薪的趙雷認為“品質生活”才能體現活著的價值。雖然他的行頭不是什么世界名牌,但他熱衷于“made by hand”(手工定制)產品——襯衣是在意大利一個小鎮上定制的,不是什么名牌,但是剪裁合體、做工細膩、選料考究;鞋子出自北京平安大道上的一家手工鞋店,他發現這家小店的手工皮鞋品質絕不輸于國外的手工制鞋作坊;在北京東四逛街時,他在“食草堂”里淘到了一個絕版純牛皮純手工的旅行包,花了2000多元……
趙雷的消費理念是追求質感、個性,但不追求品牌。趙雷代表了時下追求個性消費的新興消費群體,他們回歸原始的消費理念在工業化的流水線時代復蘇,也使得“made by hand”的消費主張開始在中國萌芽。
手工定制中國萌芽
在英國,王室貴族及富商名媛的追捧使聚集在薩維爾街上的幾十家手工制衣店活得有滋有味。在這里,量體裁衣和個性化設計使其服務成為奢侈中的奢侈。從量衣、選料到縫制,再到一兩次的試衣和調整,客人幾乎需要等1周以上的時間。但還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迷”來到這條街上。
在國外,手工制品與奢侈品幾乎劃上了等號,頂級的勞斯萊斯汽車是由手工制造的,百達翡麗的手表強調其設計和手工,世界大牌名星的服裝都強調設計師的量身打造。而在國內,手工定制遠未達到奢侈的程度,像趙雷這個階層的人更多的是被手工定制的個性化魅力所吸引。中國的手工定制正經歷從萌芽到迅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采訪中,趙雷反復提到“選擇疲勞”。而量身定做,往往使自己覺得擁有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件作品,那種原創感的精神享受超過了產品本身。趙雷最推崇的就是他多次在意大利的小鎮上體驗裁縫師傅對于手藝精細的執著,對于顧客的周到體貼使他覺得這種帶著人情化的東西遠遠超過了名牌帶給他的享受。
在趙雷的指點下,記者找到了那家名為“風鈴”的手工制鞋店。在這里,流線型的意大利鞋楦,樸素大方的英國鞋,還有中國特色的皮便鞋,處處透露著個性和特色的味道。店主介紹,以前定制皮鞋的顧客多是以異形腳顧客為主,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成熟男士來定制皮鞋,他們店里存有每個顧客的尺寸檔案。
在成本和量產之間搖擺
盡管中國手工定制的消費潮流已經悄悄來臨,但對于企業來說,他們的命運卻與英國薩維爾街上的企業命運完全不同。
雖然北京老字號內聯升的布鞋已經遠離了時尚,但是其董事長程來祥強調,其他企業進入這個行業最大的門檻就是技師。誰也不可能像內聯升一樣擁有數十位有著幾十年手藝和經驗的技師。
在風鈴鞋店定制一雙皮鞋約在380元~3000元不等,與商場里名牌鞋的價格差不多。但一方面是房屋租金,另一方面是產量限制,使得鞋店贏利變得異常艱難。記者在內聯升采訪時也發現,產品的創新中,一些機械化的半手工產品在其產品的品類中占了越來越大的比例。
在國內手工皮具行業,食草堂的規模算是比較大的,在全國已經開出了100多家連鎖店。不過,記者在食草堂的北京總店發現,店里最顯眼的位置掛的都是半手工和機械化生產的女士包,而純手工包已經退居到不起眼的角落。該店鄭經理表示,成本的壓力使他們不得不在純手工和量產之間做出選擇。最終的結果是,食草堂成為“倡導純手工的理念和風格,在這種風格指導下,產品可以不拘泥于制作工藝!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目前手工定制服務在行業中都以作坊形式存在著,他們的忠實顧客都屬窄眾消費人群。要想拓展規模,無論是從資金上還是工藝上都有很大的限制。另外,中國主流消費群體還沒有從“手工=廉價”的觀念中走出來,加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與國外的勞動力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也導致了手工定制產品的定價不高。雖然有一些國際服裝定制商看好中國市場,但是與國際品牌的品牌美譽度和技術的積淀相比,中國手工定制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