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就出現過一次這樣的情況,當時,中遠有幾個從美國來的箱子一打開,哇!里面全是垃圾,生活垃圾!痹撊耸客嘎墩f,隨后船公司和有關部門再去找收貨人、發貨人,結果可想而知,兩方都找不到了。
對此,上海海關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海關口岸會對入境貨物進行抽查,但對于“洋垃圾”入境問題,該人士表示,進口廢物只要具備國家環保總局簽發的《進口廢物批準證書》以及檢驗檢疫局簽發的《入境貨物通關單》,就可以通過海關驗放并放行。
“‘洋垃圾’輸入者總是會變著法用其他名字,如廢紙等的名稱來報關。進關后,作為船運公司我們是不可能打開它的柜子來看的,這些都是海關的事情,他們會抽查。如果抽查沒有查到,那這些垃圾就順利進關了!鄙鲜龃\公司內部人士說。
虛弱的《巴塞爾公約》
在“洋垃圾” 入侵中國的背后,是一條隱蔽的利益鏈條。
目前,中國電子垃圾集散處理地有廣東貴嶼鎮、龍塘鎮、大瀝鎮及浙江臺州地區、河北黃驊市、湖南、江西等地,尤以廣東和浙江為多。
英國《衛報》曾報道,一些固體廢棄物的進口渠道是通過香港地區中轉,來自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塑料瓶子等廢品,在香港進行分類處理后再運往內地。業內人士透露,有些進口廢料在內地可能被再加工成為塑料玩具、電腦外殼等,再度出口歐美。
據上述大型船運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現在由于國際貿易“東方壓西方”,很多載著中國貨物的船到了美國等國家后,回來幾乎找不到貨源,“返航時如果能有點貨,當然是最好的,這些貨中就有一部分是‘洋垃圾’!
亦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有些西方發達國家面對環保的壓力,利用獎勵的形式讓一些個人或機構來處理垃圾,而運到國外就是解決辦法之一!
對此,綠色和平組織有毒物污染防治項目主任賴蕓也向本報記者表示,自己所在項目組曾在國外訪問電子垃圾的回收商,對方稱“我們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收兩次錢”!八麄回收廢物要收處理費,轉手再賣掉,當然可以收兩次錢了!辟囀|解釋。
事實上,1989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持下,即通過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并于1992年5月生效,英國即該公約的締約國之一。《巴塞爾公約》規定,締約國應禁止將本國產生的危險廢物轉移到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 在賴蕓看來,該公約本應成為世界各國限制有害廢物出境的最有力屏障,然而,美國政府卻明確拒絕在公約上簽字,使得遏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的工作難見大的成效。
“現在還存在的問題是,各國對于有毒物質的定義模糊,所以《巴塞爾公約》很難實行!辟囀|說,“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從事廢棄物貿易的中間商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