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輿論激辯中國股市走向:直線上漲令人困惑 新華網專稿:2006年的中國股市十分火爆,“牛市”得很。不少股民賺了錢,高興得很。對中國股市如此“牛氣”如何看?最近,國外一些媒體發表了如下看法。
股市爭搶銀行存款
日本《產經新聞》1月23日報道:中國正在出現股票泡沫。如果想親身體驗一下中國特別是今日上海的經濟是如何蒸蒸日上的,最好要走訪一下當地的大銀行。在大銀行的窗口前,總是排著長蛇一樣的隊伍。老老少少都在等待著購買投資基金。
例如,小張就是將自己的房子賣掉以后,在去年12月的一個清晨,懷揣著70多萬元的資金,來到了位于上海金融街金楊路的一家銀行。小張的一個朋友購買了人氣正旺的投資基金后,資產一下子增長了一倍,小張獲悉之后也按捺不住了。但是,那些夢想一朝暴富的投資者們遠比小張還要積極,小張想購買的投資基金早就賣光了。
實際上,在上海等中國沿海地區,正在出現令人咋舌的投資基金熱。流入中國國內投資基金的人民幣金額去年年初相當于600億美元,但是年底就一下子達到了1100億美元,還出現了一天之內就有數億元人民幣被拋入投資基金的異常事態。
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一直是巨額投資。而支持高投資的就是國民的高儲蓄率。那么,儲蓄率為什么這么高呢?理由非常簡單,改革開放以來,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得力,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國民只能選擇大力儲蓄的道路。
但是,由于異常的高紅利投資基金的出現,儲蓄會轉而減少。中國選擇了實現市場化的前所未有的道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面臨超乎想象的嚴峻局面。
公司質量有待改善
英國《金融時報》1月24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不要被中國牛市弄蒙了”。文章說,中國股市的牛市行情誰也攔不住嗎?如果你相信這種觀點,那我可以把長城賣給你。
中國上市公司的面貌并沒有在一夜之間發生奇跡改變。在目前的1400家上市公司中,許多企業依然質量低劣———不過,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和會計準則使得人們無從知道它們的確切財務狀況。
7家銀行占中國股市市值的1/3,但它們尚未證明自己已經清理完由于管理不善和金融欺詐所造成的歷史壞賬。謠言、內幕交易、莊家哄抬股價,這些都讓目前的中國股市注定仍是短期投機者的天堂。
此外,中國股市中的大量資金和大型市場參與者都與政府有著密切聯系。中國股市在很大程度上仿佛一個旋轉木馬,推動著估值過高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在不同的政府力量間周旋。有效監管屢屢受挫。
簡言之,中國股市只是對股市本質的膚淺模仿。中國未能建立起強健的股票市場,也沒有健全的債券市場,這給未來埋下了隱患。這種局面迫使中國過度依賴脆弱的銀行體系為經濟增長提供資金,使中國經濟更易遭受突發事件的沖擊。
直線上漲令人困惑
英國《金融時報》1月24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測試中國股市風向”。文章說,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玩下面這個游戲。首先調出一份14個月前至今的中國深圳股市綜合指數走勢圖,然后在另一個屏幕上調出截至2000年3月10日的14個月內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走勢圖。接下來,請周圍的人盡量找出兩張圖表的不同之處。(注:在2000年3月10日,美國股市的科技股股價到達頂峰,隨后開始雪崩。)兩個指數走勢圖幾乎一模一樣:不到一年漲幅超過100%;最后幾個月近乎直線上升。上述對比讓人有理由擔心:中國股市要轉向了。
法國《論壇報》1月23日發表文章說,形勢大好的中國股市讓分析家們感到困惑。數月來,在能源、銀行和原料行業股票上漲的帶動下,中國滬深兩大股市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這種狀況并未令所有人感到放心。至少外國經紀公司的分析師們比他們的中國同行要謹慎得多。他們持保留態度,認為投資者和企業都走錯了路。在他們看來,企業獲得的利潤根本不能解釋股市目前的迅速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