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發布的《2007年中國互聯網及媒體預測報告》、摩根大通發布的《2007年網絡投資報告》、德勤發布的《2007年媒體發展趨勢報告》一致看好中國新媒體(互聯網、手機)市場,并認為2007年將是中國新媒體市場發展關鍵年。“如果中國的網民超過中國人口的10%,那么互聯網就將成為主流媒體,市場的并購將加速并且逐漸被某幾個巨頭把持。”摩根士丹利全球副總裁季衛東認為。 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1月23日發布《第1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37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10.5%,手機上網也達到1700萬人,占網民數的12.4%。按照季衛東的觀點,這是互聯網成為主流媒體的一個根本。當互聯網成為主流媒體之后,帶來的直接效益就是廣告收益的繼續增長,目前國內的門戶網站的網絡廣告收益就非常可觀,可以預見的是,這種廣告效益還會繼續擴大,尤其是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那么這些分析機構看好中國互聯網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其一、中國門戶可利用的介質很強。眾所周知,在國內的互聯網上,體育和娛樂一直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而這也是國內門戶網站的強項,無論是體育報道還是相關娛樂事件,當然包括明星八卦娛樂新聞等等都是能夠掀起一撥又一撥的熱潮,一個解說門事件就可以炒得沸沸揚揚,再加上一個辭職門事件,互聯網把體育和娛樂的熱絡可以說很好地詮釋了一把。而超女的成功運營也讓人們看到網絡的力量和堆積起的人氣關注度是何其熱烈和高漲。 其二、廣告增長喜人。有了注意力,自然就有了廣告需求的元素,而且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支付的風靡,網絡上能夠創造出的財富同樣令人可觀,這也是越來越都的廣告投入選擇網絡的原因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下,分析機構又怎么能不看好中國的網絡經濟?摩根大通表示,在2006年,中國傳統廣告市場的增長幅度不過11.8%,而網絡廣告的增長則達到了52%,2007年這一速度仍將維持在47%。 其三、中國的3G上馬已經越來越臨近。目前中國TD的測試已經進入了更細致的階段,“6+2+2” 策略已經全面鋪開(即:網通仍為青島、北京;電信仍為上海、保定;而中國移動則由廈門一地建網增加了廣州、深圳、秦皇島、天津以及沈陽。)顯然,以奧運為短期服務目標的3G架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中國的手機用戶已經突破4億了,手機上網也逐漸被人們接受,即使Google這樣的巨頭也要和移動運營商合作進軍移動搜索市場,說明中國的新媒體經濟的確是香氣襲人。 其四、中國經濟的強力后盾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已經使國內資本市場異常熱絡,這從某種程度上也給中國概念股注入了一絲的活力,因為中國的新媒體經濟的依托點不僅僅是海外市場了,即使我們自己的資本市場也可以成為風投退出的合理渠道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概念股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一點也不為過。摩根大通推薦增持的股票包括攜程、搜狐、新浪、第九城市、以及盛大。顯然,這些都是和奧運以及新媒體有關聯的企業,他們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也說明中國網絡經濟發展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