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個網站、吸引點擊率、尋找一種盈利模式,然后到納斯達克上市或者吸引風投。這是第一次互聯網浪潮的造富模式。這樣的模式基本上可以看作是IT人的專利。 曾經為別人創造點擊率的網民也開始利用互聯網創富,互聯網與傳統的零售業結合成就了新網商。2000萬草根成為互聯網二次創富浪潮的主力軍。 草根競富 在深圳,路天云靠賣環保購物袋做出了1.8億元的大買賣。在北京,女警韓洪英靠3萬元女性內衣庫存開店,到現在已經發展了40多家網上加盟店和3家網下加盟店。在浙江,網商王群2003年“觸網”,現在全年接到了800萬美元定單。在江蘇,王開榮觸網時間三年,2005年出口額已經突破700萬美元…… 成功的例子俯拾皆是。從2004年開始,阿里巴巴開始評比“十大網商”,網民們看到了互聯網上開店可以創造出的巨大財富。 互聯網上的經商浪潮已經成為草根狂歡。阿里巴巴推出的首份中國網商生存狀況報告顯示,中國網商人數已經超過2000萬,占到網民的1/6.并且,目前公司和個人轉變為網商的速度為每天增加8萬家。 網商分為企業網商和個人網商兩種。2005年,32%的企業網商營業額超過500萬元,超過1000萬的占19%,更有6%的杰出網商營業額超過8000萬元。并且,企業網商和個人網商的界限正在迅速被打破,相當數量經營成功的個人網商在短時間內轉變為企業網商。 網商瓶頸 在這一輪互聯網造富浪潮中,草根獲得了機會。但互聯網的風險,也給網商們帶來了巨大挑戰。 誠信是第一大問題。在阿里巴巴推出的網商生存報告中,59%的人認為誠信是面對個人營銷網絡時要面臨的第一問題和障礙。 目前的網絡信用仍處于初級階段。中國電子商務法律網總裁阿拉木斯稱,他的網站接到了很多投訴,網上交易發生欺詐的數量非常龐大,并且發生之后政府機構的執法非常困難。 電子商務人才缺乏是困擾網商發展的又一大瓶頸。網商報告調查發現,目前企業網商專門從事網絡操作的人數多在3人以下,而個人網商則基本是一人兼職。 中國目前有300所大學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還處在摸索階段,培養出的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才很少。 另外,當大家全部都成為網商之后,企業和個人又需要面臨識別的困擾。目前阿里巴巴已經有超過千萬會員、環球資源、慧聰有超過百萬的會員,如何讓自己的網站在這些會員中不被淹沒成為一個嚴峻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