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文化藍皮書:進口動畫片制約中國動畫業發展 中廣網北京2月28日消息 昨天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07年《文化藍皮書》指出:外國動畫明星形象和劇情編排風格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變著中國觀眾的審美口味,并左右著他們對動畫的消費選擇,從而對中國動畫產業形成了強力沖擊。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中國的動畫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剛剛過去的2006年,中國動畫片產量已經達到82000分鐘。然而,表面的繁華難掩其背后的尷尬。
首先,為了達到開拓國際市場的戰略目的,國外動畫片生產商以廉價甚至免費贈送的手段進入中國市場,使得中國本土動畫片陷進了一個“經濟怪圈”,即:進口動畫片低價進入中國市場,導致國內電視臺低價收購;國產動畫片無法收回成本,影響社會資本投入;沒有投資,動畫片只能低成本制作,因而難出好動畫片;難出好片子,就沒人愿意看;沒人愿意看,就更賺不到錢,國產動畫片的產量就下降;產量下降,供求關系失衡,供應缺口加大,進一步加大對進口動畫片的需求。
其次,近20年來,這些外國動畫作品改變了中國受眾的動畫需求傾向性,最終成為他們觀賞動畫的參照標準,這些標準又引領著他們對動畫的消費選擇,于是形成了今天中國受眾的動畫消費心理需求“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