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商業結構調整應服從消費需求結構,這是昨日多位商業專家在中國商品流通論壇上的一致觀點。商業結構升級一直是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然而在升級改造的過程中,很多專家表示,應該注意到北京市的低端消費群體大量存在,商業結構升級應該避免“曲高和寡”。
在昨日召開的北京商業結構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商業經濟學會、中國商業政策研究會和北京工商大學的近20位專家對商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各抒己見。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曹厚昌表示,北京市的商業結構調整應該考慮到收益分配結構和人口結構。北京市低收入者不僅仍然客觀存在,而流動人口也占據了城市人口的一定比例,這其中除了“白領”還包括很多農民工,他們的收入水平很低,北京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也凸顯北京人收入構成復雜,大部分離退休人員的收入水平也不高。曹厚昌認為,商業結構的調整應該適應不同層次消費需求,要與國情、市情相符合。他強調,目前北京大量的高檔百貨、奢侈品經濟服務只適應一定的高收入階層,而這些業態的發展不能盲目超前。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而北京地區奢侈品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很驚人。目前,國貿地區已被公認為奢侈品中心,路易威登、阿瑪尼、古奇、迪奧等國際一線品牌都落戶在此。這類商品的消費者多為年平均收入50萬元以上的富裕人群及部分白領上班族。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張育林表示,目前北京的高檔消費領域可以不急于拓展,適當限制高檔百貨發展,促進低端消費結構得到發展,商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應該更關注民生。
昨日,與會專家在論及北京消費結構多層次問題時,多數專家認為,低收入、低消費人群尚在北京普遍存在,所以商業結構調整應該與之相適應,不能一味強調“高端”和“升級”。
相關觀點
便民社區商業設施應加強
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表示,大型百貨、各種商場和專賣店不應急于擴大規模,發展總量也應加以控制,“做足現有面積、做精做美”是目前已有的高端百貨應解決的問題。作為滿足下崗職工等低收入人口的需求,小商品批發市場、便民店、夫妻店應該發揮充分的作用。另外,“農改超”的問題不急于提上日程,畢竟低收入消費群體目前還十分需要農貿市場。同時讓社區商業得到足夠重視,創造北京的宜居商業環境。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教授王成榮表示,北京的二元經濟結構還很明顯。農村郊縣與城區的商業設施差距很大,低收入群體普遍存在,并且存在城市商業街區發達而社區商業薄弱的問題。
王成榮提議,可以考慮在社區建立一種概念為“現代生活廣場”的商業設施。具備商品買賣、餐飲、服務、娛樂等商業功能,又可以促進社區內的人際交流,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