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大降三分之一 經濟型酒店面臨拐點 2006年經濟型酒店平均出租率下降約7%,平均門市價下降119元
一直被熱錢追捧的經濟型酒店市場出現拐點。根據4月25日公布的《2007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經濟型酒店平均出租率下降約7%,平均門市價下降119元。
該報告還顯示,錦江之星、如家和莫泰為去年度行業前三名,錦江之星和如家市場份額分別為17%和16%,競爭激烈。
與以往不同的是,該報告顯示,2005年經濟型酒店平均出租率為89%,而2006年該數字則降到了82.4%。經濟型酒店平均門市價格則從2005年的328元降到了209元。中國飯店協會表示,經濟型酒店市場之所以數年來首次出現出租率和門市價雙下跌的狀況,主要是因為競爭加劇引發的“價格戰”和客源分流。
基于該調查數據,38%的業者認為2007年經濟型酒店入住率會降低,35%業者認為會持平,27%則認為會上升。對于平均房價,41%業者預計2007年會上升,33%認為會持平,26%則認為會下降。
近幾年,經濟型酒店每年的發展速度極快,錦江之星、如家、莫泰、萬里路、格林豪泰等主要品牌的年開業酒店增長率從14%~250%不等,而“7天”品牌去年的開業酒店增長率居然達到400%,客房增長率達到327%,是去年增長比例最快的經濟型酒店企業。加之各個新品牌企業之間搶客營銷,客源很大程度上被分流,造成平均出租率的下降,在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比如上海,平均出租率下降趨勢尤其明顯。
為了攬客,一些經濟型酒店企業被迫以低價營銷,還有一些面對背包客等人群的低價小旅館出現,因而市場平均門市價格開始下跌。
根據行業報告顯示,在新增經濟型酒店原有物業中,由于在市中心地段可改建的廠房越來越少,酒店的租賃價格和進入成本隨之升高,加之人力成本的上升,經濟型酒店的盈利空間正在逐漸變小。
此外,中國飯店協會指出,目前經濟型酒店業特許加盟占31%,未來特許加盟的比例會明顯上升。而與此密切相關的是,《商業特許條例經營管理條例》“五一”開始實行,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司長王曉川昨日表示,服務業力拓加盟是大趨勢,但存在很多不成熟因素,因而此次出臺該條例是為了規范市場。
“5月1日之后,經濟型酒店業開放加盟必須要擁有2個直營店且經營1年以上,杜絕‘賣牌子’現象,另外,一定期限內,被特許人可以單方解約,合同期限至少3年(除非雙方另有約定)以避免今后發生糾紛。”王曉川說。
錦江之星、如家等多數品牌企業都表示,《商業特許條例經營管理條例》可以規范市場,打擊那些想借經濟型酒店概念的投機者,一些加盟方式不夠成熟的小型企業或將被收編洗牌。
觀察
經濟型酒店的硬傷
錦江之星、如家、莫泰、萬里路、“7天”……隨著經濟型酒店的不斷涌現,競爭進一步升級,本來已逐步縮小的利潤空間不得不面對出租率和客房門市價的下跌,在這種情況下,價格戰對這個行業來說無異于自殺。而作為經濟型酒店核心競爭力的“低成本”卻面臨挑戰。
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經濟型酒店在布點方面的爭奪日趨白熱化,錦江之星看中的地方,“7天”、如家等也都會看中,本來土地價格已經上漲,尤其是一線商務城市,加之對手的加價,酒店方需要付出的物業成本越來越大。然而經濟型酒店最關鍵的就是要控制成本,物業的上漲成為商家極其心痛的一項“成本硬傷”。
另外一項“成本硬傷”來自人力資源。如今,本身酒店業的人才已匱乏,經濟型酒店由于擴張速度快,需要大量人力,人才更加缺乏。然而專業對口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不愿意進入薪水不算太高的酒店業,而競爭對手的頻繁挖角又使得人力成本急劇上升,在帶走人才的同時,企業還擔心商業機密的泄漏,畢竟經濟型酒店太容易復制。
矛盾的是,當這樣那樣的成本被迫抬高的同時,營收卻因為商家要爭奪市場而降低。此次中國飯店協會出具的專業報告就顯示,經濟型酒店去年的行業平均客房出租率和門市價都在下降。
價格戰已經萌芽。可是誰也不敢在此時加價,畢竟經濟型酒店市場的目標客戶對價格很是敏感。
無奈之下,業者開始尋求投資者的介入,然而新的敏感話題又出現,因為投資者和管理者又是一對矛盾。
當管理者要兢兢業業打實基礎的時候,投資者正揚著手中的長鞭要求速度和規模,希望早日上市,再套現。于是管理品控的風險以及財務業績的雙重壓力壓在了經濟型酒店企業身上。
其實,與海外相比,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還是有潛力的,但如果這個行業陷入惡性競爭的怪圈,那就走了低價旅游的老路,首先受傷的將是經濟型酒店的上帝——顧客,一旦這種傷害擴散到一定程度,市場將會對這個行業做出懲罰。
而這一切又是單體企業難以控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