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亂拳打死老師傅全球手機市場這幾年一直在不斷調整。西門子、阿爾卡特、飛利浦等相繼出售旗下手機業務,整個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還有LG這5大強勢品牌目前占據全球市場主導地位。
全球手機看5大,5大之外看中國。中國的市場卻是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這里有80多家持有牌照的手機企業,有數不清的各種品牌。當年手機牌照資源稀缺時拿下牌照的TCL、波導、南方高科、熊貓等算是第一代,如今這些企業有的已經在競爭中倒下,剩下的更多是依仗手機出口業務釋放自己的制造潛能。
核準制下得到牌照的34家企業算是第二代,天宇朗通、長虹、金立是這批企業中的新貴。此后陸續得到牌照的是第三代,這股由電腦分銷商、英語學習機生產商、手機經銷商、DVD制造企業甚至電子元器件生產商組成的手機新勢力,無論是新手機上市速度還是出貨量,都做得有聲有色,錢也賺得叮當作響。[創業網-中國創業門戶網站www.fswenwen.com]

當年TCL推出鉆石手機,在營銷渠道上發力創新,為國產手機搶得一定份額。但是跨國企業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在渠道變革和技術更新的雙重夾擊下,國產手機不得不經歷一輪頹勢。如今的產業環境變化很大,黑白手機勢力都不再只用當年渠道控制、銷售政策等下三路的功夫,快速的產業鏈集結能力和市場反饋機制成為目前國產手機整體的競爭優勢。設計、渠道、制造各產業環節在經過多年積累后同時發力,國內手機生產鏈條日益成熟。以聯發科、展訊等為首的強勢軍火商為國產手機們解決了最復雜的芯片問題;有人說在珠三角廣深高速公路兩側,從芯片到模具到電池到各種電子元器件一應俱全,是一條完整的手機產業帶;實際上一些有實力的經銷商所控制的產業鏈,可能要比某些品牌手機企業還要完整;深圳華強北路的電子賣場曾經是黑手機最為繁榮的地方,如今卻換到了深圳有名的風水寶地——天安數碼城,在這里擁擠著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手機設計公司。
第三代手機企業目前最具有活力。他們從黑手機群毆中脫穎而出,熟悉市場,掌握最快捷的運作模式。通常的操作模式是這樣的,一旦看好某款熱銷手機,便會找到組裝工廠要求批量進貨。接單的組裝工廠一般比較隱蔽,但也不乏某些大品牌的OEM代工廠。在接到“訂單”后,這些工廠再分包給其他周邊企業。其中,破解芯片及軟件、線路板的仿造和制作模具圖等“技術含量高的活兒”交由蜂擁而起的大大小小的手機設計公司來完成,組裝工廠向上游企業購買芯片、元器件等材料,很快組裝出大批相似產品。如此制造出的產品無論外觀還是功能,都達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它們被貼上不同的牌子以很低的價格流向市場。這個成熟體系和短、平、快的模式所孵化出來的手機占據了半壁江山,成了手機市場最具“活力”和殺傷力的參與者。這就是與跨國公司貼身肉搏的本錢。
一款熱銷的洋品牌手機出現不到三個月,相似外觀和同樣功能的國產手機就以更低廉的價格迅速席卷市場。一位經銷商說:“這樣的手機比洋品牌要低上幾百甚至上千元,如果洋品牌一臺機器賺上千元的話,國產手機企業覺得只需要賺幾百元就夠了!痹诔啥继下返囊患沂謾C賣場里,大多數產品都是國產品牌,當你咨詢某個洋品牌的時候,導購員會賣力地推薦你去購買性價比更好的某款功能外觀相近的國產手機。[創業網-中國創業門戶網站www.fswenwen.com]在這里,國產手機是紅花,而洋品牌成了地道的綠葉。
在手機企業紅紅火火的背后,產業的隱憂正在浮現。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國產手機正在陷入“成也聯發科,敗也聯發科”的尷尬處境。由于聯發科等上游企業拉低了技術門檻,眾多黑手機企業紛紛進入。這些企業沒有品牌追求,但渠道控制力很強,抱定賺把錢就走的心態,市場因此越做越爛。面對突如其來的市場機會,很多企業就像貪吃的孩子,“見了好吃的筷子停不下”,有遠見的企業更應該“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想著田里的”。
國產手機產業群落呈紡錘型分布,跨國手機企業憑借品牌、技術和規模優勢在2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和500元以下的超低端市場占據主要位置,而絕大多數國產手機則集中在價格在500~2000元這個市場,這是紡錘體中最大的一部分,包括大量黑手機。由于價格區間過于集中,競爭日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這個市場不僅NEC難以支撐,就連聯想、長虹這樣的國內企業也已經開始考慮離開這片紅海,著手向更高端的市場挺進。
NEC放棄2G和2.5G市場,是為了能夠集中精力鞏固自己在3G時代的競爭能力。對于即將到來的3G市場,眾多的中國手機企業是否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呢?目前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是3G到來前國產手機企業的末日狂歡,還是新的產業機會到來之前的一次預演? (原載《IT經理人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