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經濟”正當時
cye.com.cn
時間:2007-6-6 10:39:4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何苗 我來說兩句 |
|
 |
|
現今的單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實力的中產階層。他們是自我享樂的代表,為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比起已婚人士,他們熱衷消費,淡看儲蓄,并且自我意識極強,對目前的單身生活也是感覺良好。
“未來中國社會的單身率可能會穩定在30%左右。”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的左曉斯研究員如是判斷。如今的“單身潮”,早已超越個人生活方式與社會學研究課題的范疇以外,單身族群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正在悄悄但有力地改變著現實商業世界。這種以“單身”為訴求點的商業模式及形態將指向何方?“單男”、“單女”的錢又到底應該怎么賺呢?
單身商機從何而來
最近,《新周刊》雜志聯合搜智調查機構進行了一次名為“中國單身報告”的調查。他們從京、滬、穗、深、蓉等16個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個有效樣本,經過分析發現,其中不經考慮就購買奢侈品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場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開銷為自我娛樂消費或聚會等社交消費,為未來做儲蓄保險的只有5.4%。這表明,現今的單身人群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崇尚高消費的生活。尤其是月收入7000元到2萬元這一檔次的“金領”,在這些方面的數據更是高于其他人群。
根據調查結果所作的研究進一步表明:現今的單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實力的中產階層。比起傳統觀念中長相、經濟雙重困難,生理或心理上有雙重缺陷的“被動單身者”,思想觀念上的顛覆性變化是他們最為顯著的特征。他們是自我享樂的代表,為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比起已婚人士,他們熱衷消費,淡看儲蓄,并且自我意識極強,對目前的單身生活也是感覺良好。
大眾媒體在描述這個群體時經常使用諸如“高學歷、高收入、高壓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這樣的詞語。而這些群體性的特征,也正是欲在“單身經濟”浪潮中淘金的精明商家最值得留意的地方。
單身經濟日益紅火
如上文所述,單身商機具備的種種特征需要現實的商業世界中一一找到對應的落腳點。由此,這種新經濟形態想要不紅火都難。
現在我們所說的“單身經濟”概念,其實源自西方經濟學家F.T.M cC a r th y 2001年在《經濟學人》上最早提出的“單身女性經濟”概念。在F.T.M cC a r th y眼中,“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她們是最理想的顧客。與其他階層相比,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五六年過去,這樣的論斷基本上沒錯,只是對于具有相似特征的男性來說顯然太狹隘了。因此,“單身經濟”摘掉了“女性”的帽子,無論衣、食、住、行,娛樂、社交、“充電”、養老,它的方方面面都開始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僅從比較成熟的產業來看,在房產領域,去年,上海一個包括500余套單身公寓的樓盤,打出“忘掉悲傷,忘掉他,開創新生活”的廣告,短短數周便告售罄。銷售方稱,購房者中三成以上是22歲到25歲之間的單身女性。在寧波,某單身公寓宣稱“連牙刷都準備好了,您只需拎包即可入住。”在40平米的空間內,家具、廚衛用具一應俱全,開盤僅一個月便賣出3000多套。無錫的長江國際花園推出100多套單身公寓,平均售價遠高于無錫的平均房價,但前來購買的人卻很多,很快就已經出售超60%。這些單身公寓的共同特征是,面積在四五十平方米,雖然很“玲瓏”卻“五臟俱全”,房型充分考慮到單身人士的需求,通常采用開放式設計,封閉的衛生間、敞開式的小廚房跟客廳、臥室連為一體,以凸窗代替陽臺,而且基本都經過了精心裝修。
調查顯示,單身公寓的購買者大多在市中心上班,收入穩定,生活節奏快。他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很高,不愿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擁堵的交通和不完善的郊區生活設施上;他們同時具備很強的分期償付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希望打破“結婚買房”的定律。擁有屬于自己的小公寓,無疑是“我單身,可我過得很好”的直接宣言。
另一方面,適合這種單身公寓的家具和家居用品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自從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宜家的火熱已持續了將近10年,算不得新鮮了。據宜家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設計團隊人員“哪怕是已經結了婚的,大部分時間還是處在單身狀態,這與我們的消費者習慣很接近!倍F在無論在上海、北京還是廣州,宜家在單身族心目中的地位已非不可動搖。來自日本的“芬理希夢”、博采各國設計之長的“依力諾伊”等品牌都以精致便利的生活哲學呈現出“后來居上”的勢頭。
小排量汽車是單身族群又一項較高消費。雖然,不見得人人都能擁有動輒二三十萬的甲殼蟲、M INI C oop e r,但越來越多的經濟型小轎車對于單身族已是可望也可即。這些小車盡管空間小,配置卻并不潦草,由于單身車主們更習慣將它們當作絕對的私人空間,他們會更注重個性化的定制,希望給愛車添置特殊的裝備,比如昂貴的影音設備、個性化的輪胎和方向盤等。因此,這些車的“二次裝修”率一般都很高。
單身族在日常購物方面也有著與已婚人士迥然不同的喜好,這一點在7-11便利店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為什么開在老式居民小區的7-11往往生意平淡,而開在繁華寫字樓區的卻人流爆滿?因為它既不同于普通大超市的親民,也不同于屈臣氏那樣以五彩繽紛的游樂場氛圍來討小女孩歡心。它的貨品和陳列都是一樣的簡潔明快、實用貼心,F烤面包、現做快餐、健康補給品、酒水,隨手采擷便構成了單身人士小資化的健康生活。
“富礦”當前如何開掘
其實,在上述這些已發育得較為成熟的市場之外,單身經濟仍有許多大大小小尚待發掘的“富礦”。只是如何開掘,顯然需要更多的巧妙心思。
Ju s t G o ld和Ju s t D iam ond分別是香港鎮科珠寶集團旗下的純金和鉆飾品牌,在這兩個姊妹品牌創立之前,一般消費者對鉆石的印象多是名媛闊太的專利,或是結婚訂情時的禮物,而純金飾品更被視為“祖母級”、“老掉牙”的代名詞,難以打開年輕市場。Ju s t G o ld和Ju s t D ia-m ond甫一面世便打出“買給自己的珠寶”的旗號,憑借突破傳統的產品設計和現代化的行銷策略,定位于流行,定價策略合理,終于成功建立起深受現代女性認同的品牌。它們的忠實“粉絲”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獨立、有主見、卻不失女人天性的經濟獨立的單身女性。
如今的時尚雜志競爭空前激烈,許多擁有國際名刊版權合作優勢的雜志尚且慘淡經營,《M ISS單身志》作為一本純粹的本土時尚雜志卻為何能脫穎而出?原因無他,全在于精準定位帶來的成功區分度。這本雜志最初的定位是年輕女性綜合生活刊物,而同類刊物在國內市場可謂命途多舛,相當難討廣告商的歡喜。這兩年,先后有《M e im e i》、《Seven teen》?,《瑞麗可愛先鋒》轉型,連“時尚”大旗下的《C o sm oG ir l嬌點》也淡出了市場。而《單身志》卻正是因為找準了“單身女”這一似乎司空見慣的市場空白,并且在內容和封面上持續做強做大這個概念,才得以吸引到一撥忠誠讀者,獲得生存和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單身產業的延伸似乎更為重要:畢竟這種自我中心的享樂生活方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里似乎很難找到根基,在保持單身的過程中,一些人厭倦了,最終還是選擇婚姻生活。因此,單身潮終究只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過渡狀態,單身族群并不是頑固的偏執狂。往單身的前方眺望,上海的“鉆石王老五征婚網”就是一個由成功單身人士自己創辦的高端婚介網站。比起那些誠信與素質不敢恭維的街頭婚介所,這樣的網站顯然更得“金領”單身男女的信任,在中國婚介產業的大蛋糕上不怕找不著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后,市場的空白同樣吸引人。盡管單身一族沒有家庭的負擔,對于儲蓄不是很在意,但這恰恰是聰明商人可以大做文章的“藍海”。由于單身一族全部的經濟來源就是自己的工作收入,而高負荷的工作正日益透支著他們的精力和健康,所以,強調“生活保障”和“風險防范”概念的商業保險,以及以教育、養老為核心的理財險種應當正是“想他們所想”的對口產品。將這些概念發揚光大,這就無疑是一塊值得下大力氣培育的新興市場。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