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業是很多國人引以為傲并時常作為改革開放英明決策例證的行業,但現在情況很不妙。經過這些年與外國公司的競爭,這個我們曾經以為已經十拿九穩的行業,在很多方面,我們與國外公司的差距看起來不是更小而是更大了。
國內調查公司提供的市場份額數據靠不住,相比而言,營業額數字好象稍微更靠得住一些。我們來看這方面的情況。國內家電公司的典型情況是徘徊在兩三百億的門檻上,一年辛辛苦苦下來,掙一兩個百分點的利潤。也有個別公司報出比這大很多的天文數字,但業內普遍對之持懷疑態度,認為有重復計帳的可能。與此相比,是跨國公司不動聲色的凌厲攻勢。歐美公司不論,兩家韓國公司,三星電子2005年在華銷售額是176億美元,而LG電子公布的在華銷售目標則是15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都是上千億人民幣的真金白銀!

與此相關的是讓中國家電企業忍氣吞聲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2003年,安彩集團以4990萬美元的“超低價位”將美國康寧公司9條玻殼生產線全部拿下,躍居“全球玻殼霸主”,一時間風頭無二。短短幾年后,卸下包袱的康寧公司開始致力于液晶專用玻璃的生產,2006年實現銷售額45.8億美元,利潤5.85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專用玻璃生產商。而這一廂咱們的安彩集團,卻無可奈何地宣布巨虧。安彩集團掉過頭來奮起直追,宣布總投資21.9億元建設液晶玻璃基板項目,“打破國外在液晶玻璃方面的壟斷”。[創業網-中國創業門戶網站www.fswenwen.com]但在盛大的奠基儀式后一年,位于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奠基現場“還是一片荒蕪,絲毫沒有動工的跡象”。
另外一個大家更熟悉的是因為THOMSON購并案連續兩年虧損而走向ST的TCL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是,TCL沒有適應平板電視在歐美迅速普及的趨勢。據業界的統計,2006年第一季度,平板電視已經占據歐洲彩電市場銷售額的80%,而TCL直到2006年才開設了第一家專門生產平板電視機的工廠,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三星和LG。其實考慮到占電視成本70%的面板都掌握在同時是競爭對手的日韓廠商手里,這仗還沒開打就幾乎已經輸定了。據家電業內部人士透露,現在日韓面板廠商開始把一些核心部件在面板廠就直接裝上去了,中國電視機生產商廠面臨著根本沒活干的滑稽局面!
考慮到技術畢竟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創業網-中國創業門戶網站www.fswenwen.com]中國家電企業在技術上的落后好象還可以理解。蹊蹺的是中國家電企業在原本以為擅長的營銷上也顯得那么孱弱無力。例如,手機業隨著關鍵技術的模塊化和市場化,大家技術上的差距其實已經不是很大了,類似的性能,大家拼的主要是品牌內涵和情感導向。與三星、LG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流行風潮相比,碩果僅存的幾家中國手機廠商的產品卻始終無法擺脫那種跟隨者與效仿者的形象,令人頗為納悶。
技術跟不上,營銷又不行,中國家電產業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