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奮斗,中國眼鏡行業實現了騰飛和質變,成為了一個具有無限生機和潛力的朝陽行業。2006年我國眼鏡行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出口接近 20億美元大關,眼鏡產量已經占到企業界70%,眼鏡生產業已超過4000家。眼鏡業正快速發展著,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眼鏡業第一生產大國。我國眼鏡的產量雖然占到世界眼鏡總產量的70%,但利潤卻只占世界眼鏡市場的15%左右,眼鏡產業亟待走出貼牌迷局。
2007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容量達400億人民幣。近5年來,中國眼鏡產業年均增幅達17%。中國不僅已經成為世界潛力最大的眼鏡消費大國,而且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眼鏡生產大國。
我國眼鏡市場潛力巨大:在全國,老年人已超過了1.3億,這些人中90%都需要眼鏡。全國的在校大學生為2000多萬人,其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中國兒童近視率自小城鎮、中等城市到大城市都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并且明顯從兒童高齡組向低齡組發展。
中國眼鏡行業是充滿希望的,但是行業前行的道路也并非坦途。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成本仍然有上揚趨勢。二是行業人才仍然短缺。設計、管理、技術、營銷人才的短缺仍是制約2007年國內眼鏡行業發展的瓶頸。三是企業招工仍然很難。
我國眼鏡行業形成了國有、集體、私營、合資、獨資等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企業充滿活力,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主要眼鏡消費國家和生產國家。中國眼鏡業的競爭與發展,現已形成廣東東莞、福建廈門、浙江溫州、江蘇丹陽、上海、北京等主要的生產基地。這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眼鏡的重要生產基地。我國眼鏡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從企業性質看,外商和港澳臺投資企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股份制企業。我國眼鏡行業小型企業較多,大中型企業較少,且多為外商和港澳臺投資企業或是股份制企業。
眼鏡除了實用功能,還被賦予裝飾功能,這進一步催生了中國眼鏡市場新的商機。中國加入WTO,總的趨勢是市場將更加開放、競爭將更加激烈,機遇與挑戰并存。今后五年中國眼鏡行業將會得到很快發展,初步估計,工業產值年平均增長11%,中國眼鏡出口年平均增長 12%,要培育一批中國自己的名牌,使中國眼鏡形成高、中、低,品種齊全的產品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