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2006年中國連鎖行業發展
cye.com.cn
時間:2007-7-9 7:45:30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李向東 我來說兩句 |
|
 |
|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2006年中國連鎖百強調查的基礎上,新近完成了2006年度《中國連鎖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報告》。報告延續了歷年行業報告結構,通過對不同業態的企業和門店各項經營數據匯總分析,并進行深度挖掘,來反映各業態經營發展的基本情況。
餐飲
去年,我國餐飲業市場活躍,繼續呈現又好又快的穩步發展態勢,餐飲消費實現歷史性的跨越,全年零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特許經營模式在餐飲業中被廣泛使用,而調查顯示,2006年餐飲連鎖企業加盟店數量增長率和加盟店營業額增長率逐步放緩,較2005年分別低3.6和23.8個百分點,加盟店數量的增長率已經連續3年下降。近90%的餐飲特許企業超過了普通餐飲企業2.5~2.9年的生命周期。裴亮表示,這一數據證明了特許經營項目的投資風險低于非特許經營項目。而目前,單店直接特許在餐飲行業的特許經營活動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達到了70%。
大型超市和超市
調查顯示,超市、大型超市企業總體銷售規模偏小,規模優勢不明顯,同店銷售額增幅不高,大多在10%以內,部分門店銷售額還出現了負增長。但企業利潤水平有所提升,企業平均綜合毛利率由2005年的12.5%增長至12.8%,利潤率由2005年的1.5%增長至1.8%。但企業銷售額增長仍然主要來源于店鋪數的增加。
目前大型超市、超市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內、外資企業發展表現出不同特點。內資企業開店速度相對放緩,規模擴張趨于理性,注重對原有門店進行調整和轉型。外資企業加快占領中國市場的步伐,通過開店、并購、增資、獨資等多種手段加強對中國零售市場的控制能力。
便利店
2006年便利店行業無論是店鋪數量還是銷售額,與2005年相比增長速度均有所回落,但企業效益水平在幾種主要零售業態中提升較為明顯。盡管如此,仍有很大一部分便利店企業虧損,調查中有7家便利店企業認為目前主要困難是“缺乏新的盈利增長點”,這充分反映出目前便利店經營過程中的困境。由于目前我國便利店經營同質化嚴重,缺乏物流優勢,運營成本高,并且便利店與我國目前消費者普遍的生活方式不符,很多便利店企業在2006年逐步放緩發展速度,開店向區域集中,收縮市場區域,進入國內的外資便利店企業發展也非常慎重,市場份額不高。
百貨
去年百貨店行業業績增長迅速,也面臨現實的挑戰,行業并購重組加快。目前很多大賣場在向社區性購物中心發展,與百貨業爭奪有限市場。傳統的品牌商品經銷渠道采取區域代理的方式,連鎖的規模優勢無法顯現,品牌商品的供應鏈整合迫在眉睫。而過度的促銷也造成了成本和競爭壓力。由于百貨店效益的強勁增長、商業地產熱,以及大量資本的介入,將百貨店作為主力店的購物中心建設熱度大大提高。
而百貨店經過幾年的結構調整,定位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與家電、家居等大型專業店形成錯位經營,目前已經成為時尚消費的場所,售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百貨業新開店速度逐步降低,直接的費用投入減少。同時,很多百貨店具有多種收入渠道,如物業收入、托管收入、廣告收入等。
家電
去年家電行業集中化趨勢最為明顯,有5家家電企業入圍“中國連鎖百強”前30強,即國美、蘇寧、五星、大中、宏圖三胞,其銷售規模和店鋪數量的增幅分別為56%和54%,遠高于其他業態。行業并購重組加劇,國美收購永樂,百思買控股江蘇五星在2006年都引起了業界廣泛的關注。家電企業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如蘇寧電器巨資投入ERP系統)整合供應鏈、創新營銷模式等手段提升管理。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