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央行上海總部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穩定報告》稱,上海市房地產信貸平穩運行,信貸總量適度增長,貸款質量處于可控區間,信貸結構逐步調整,但仍需關注商業用房貸款風險等問題。 《報告》認為,房地產信貸運行較為平穩,未出現大幅波動。房地產貸款適度增長,2006年上海市中資銀行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9.2%,占各項貸款的31.3%。貸款質量處于可控區間,年末房地產類貸款不良率為1.00%,與中資銀行全部貸款不良率(3%)相比,當前的個人住房貸款質量仍處于可控區間。 《報告》指出,需要密切關注商業用房貸款的發展態勢。受住宅市場調控影響,房地產開發商嘗試多元化經營,投資重點轉向商鋪等商業用房領域。然而,當前商鋪投資的風險已逐漸顯現。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上海商鋪供應量已達人均近2平方米,較香港高出0.8平方米,過剩跡象較明顯,加上后續供應量龐大等因素,未來上海商鋪發展可能進入較長的調整期。因此,當前需密切關注商業用房貸款的發展態勢,有效防控信貸風險。 《報告》指出,房地產金融等問題已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金融穩定的潛在問題。 證券公司創新不足 行情突變就遭殃 《報告》指出,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新動態,以及一些深層次問題需加以解決。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較為突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區域分布差異仍較明顯,多數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集中在東部地區,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金融機構集聚效應較為明顯。 二是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盈利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證券公司主要經營業務受市場行情影響大。一方面證券公司創新業務不足、未形成多元化的經營業務格局,另一方面缺乏有效分散經營風險的途徑和渠道。一旦遭遇行情突變,證券公司經營業績將發生較大逆轉。 三是投資者教育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在我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中,不少中小投資者缺少投資經驗,風險意識淡薄且抗風險能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