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 打工潮正在演變為創業潮 1987年,初中剛畢業的李小峰便只身外出渭南打工,從渭南瑞雪面粉廠打零工開始,每天起早貪黑,打包抬糧,打掃衛生,常常干最重最累的活,經過12年的辛苦打拼,有了一些積蓄。1999年,他回到家鄉投資20萬元辦起了“西峰利興面粉廠”,根據十多年的打工經驗,他的面粉廠效益一路看好。2004年,他又投資360萬元,建成了慶陽市唯爾康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以面粉加工為主,公司年加工小麥、小雜糧3500噸,創產值520萬元,實現利稅50萬元。如今,在西峰區象李小峰這樣從打工仔到回鄉創業做老板的就有900多名。
西峰區按照培訓、就業、維權、返鄉創業的工作模式,積極打造一條“輸出富余勞動力--打工積累資金技術--返鄉創業--安置富余勞動力”的勞務輸出鏈條。2006年,西峰區創勞務收入2.5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已實現勞務收入2.16億元,勞務收入已占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有900多名昔日的打工仔,現在已成為西峰工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商務領域的領軍人物。區委、區政府提出的‘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小老板’的理念,而今終于開花結果,打工潮正在演變為創業潮。
返鄉創業潮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回鄉創業者中有相當數量的人依托當地資源,從事特色種植、畜禽和水產養殖及農副產品深加工。15年前離鄉打工的什社鄉青年張成生2005年回到了家鄉,在西合公路廟張段建辦了一個畜牧場,占地2畝,投資50多萬元,現養羊300多只。目前,全區外出打工返鄉者中有170戶成為種植大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