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北京的百余名蟋蟀商人陸續開赴國內最大的蟋蟀產地——山東去進貨。記者從首都鳴蟲專業委員會獲悉,北京的鳴蟲市場不大,但是蟋蟀和蟈蟈商人平均月收入能超過4000元。 日前在“2007首都鳴蟲產業研討會”上,首都鳴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趙伯光介紹說,國內目前有蟋蟀愛好者400萬人,秋季在山東蟋蟀產地的交易額超過3億元。全國有300多家蟋蟀罐、蟈蟈葫蘆等蟲具的制作廠家,鳴蟲已經形成產業。
“北京鳴蟲市場不大,但是從事此類經營的商販收入不錯,比普通上班族強!壁w伯光告訴記者,十里河花鳥魚蟲市場有專營蟈蟈的攤位58個,類似十里河的花鳥魚蟲市場在北京還有4個,而從事蟋蟀買賣的商販就更多了。每年8月上旬,北京很多商販就要到國內蟋蟀最大產地——山東去進貨,然后回京銷售,從8月一直要賣到10月。等到蟋蟀銷售旺季過去后,每個商販平均能純賺2萬元左右。深秋以后到第二年初夏是人工孵化的蟈蟈等“冬蟲”的銷售旺季,在接近7個月時間內,商販平均能賺3萬元左右,月收入超過4000元。
記者還了解到,將來從事蟈蟈繁育、蟋蟀罐和蟈蟈葫蘆制作等方面工作的人也有可能獲得專業職稱。全國寵物服務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袁偉介紹說,她們正在研究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專業人士給以蟈蟈孵化師、葫蘆養殖師、蟈蟈鑒賞師、蟋蟀罐制作師等職稱的認證,當然這項計劃還需獲得國家勞動部門的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