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在法律服務方面需要更多像覓法這樣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培訓、財務等專業領域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期待著更多這樣的進入者誕生,同時期待著中國互聯網業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eNet硅谷動力評論】“YOU”時代,“SHOW”字領先,互聯網激發了這種沖動,產業扮演的卻是“后臺”。
要說互聯網的偏好,人們或許淘淘不絕,如數家珍:門戶、搜索、電子商務、無線增值、網絡游戲、視頻等等,眾多的模式已經被媒體、從業者、旁觀者、投資者“炒”成油炸豆腐了,滾燙而又有些滋味。但很多人,包括眾多的行業專家與從業者,都忽略了這樣一個現象:互聯網的產業愛好。君不見,互聯網在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皆呈“芝麻開花”之勢,先是在休閑娛樂、信息服務方面占在了第一波互聯網浪潮之端,像新浪這樣的綜合門戶及TOM、華友世紀、靈通、空中網這樣的SP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緊接著在旅游業“淘”出了上市公司攜程,并催生了在線旅游這樣一個新興行業。
第二產業也并不安守寂寞,網盛科技的上市成為圈里人、行業網站們津津樂道的典范。在第二產業這個圈里,五金、機電、化工、塑料、服裝等行業與互聯網都有“愉快婚姻”的典范,全球五金網、中塑在線、中國服裝網、中國機電網等多以“會員費+廣告”形式存在的行業網站活得也并不賴。中國服裝網在經營幾年,實現近千萬級盈利時,賣給了網盛,找了一棵大樹作為乘涼的地。
但在一片歌舞升平的互聯網盛世中,貧窮依然會存在,而且占了不小的比例。農業,這樣一個基礎性的第一產業,而且是中國的大產業,一直難以引起互聯網的親睞,雖然發生過絲毫不少于第二、三產業的婚姻,但能夠開花結果的實在難尋。據統計,全國近6000的農業網站,其中贏利的幾乎為零,包括大北農集團下的農博網、食品產業網等領先級的標桿。
作為一種基礎,農業可能還需要二、三產業更為廣泛與深度地成熟后,能夠受到一些更有影響力的輻身作用,以便在用戶與市場培育上走得更遠。
對于二、三產業中做得好的、已經較為成功并且市場成熟的模式這里不說,因為針對它們的報道汗牛充棟,而那些被忽略的,并且目前尚處于艱苦跋涉,卻堅持不懈地探索前進道路的互聯網應用,這里要作一扼要性的梳理,相信互聯網的“SHOW”很快將由他們上演,畢竟前輩們總會玩得很累的。
工業:化工之外,還有什么
依托化工行業起家的網盛科技先是通過上市引爆了媒體、投資界及行業的關注,緊接著“小門戶+聯盟”的推出更是將行業網站推上了“神壇”。但我們也能看出,經歷1998、1999和2003年的創業高峰,目前國內行業網站已有3000多家,2006年總體的服務收入雖已超過100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2萬,其中規模較大的僅占10%,主要分布在化工、服裝、五金等行業,年銷售額在千萬元級別;剩下90%的年銷售規模則在300萬-500萬元之間。但大多行業網站都在虧損的泥沼中掙扎。
盈利模式困局:無論是眾多B2B綜合電子商務,還是專業細分型的行業網站,盈利模式多為“廣告+會員費”,即使如網盛科技這樣的行業網站標桿,也難逃此“劫”。如果說這種模式由阿里巴巴、慧聰等B2B綜合電子商務服務商開創,那么它們也正面臨著眾多行業網站在各自專注領域里發起的挑戰。當然,也并非所有行業網站都在走“阿慧”們的老路,如金銀島創造的“網交所”等,就是電子商務的一種創新,也是行業網站再向前發展的一大方向。但這種模式能夠變現,卻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行業局限:目前規模較大及盈收相對較好的網站主要分布在化工、服裝、五金等行業,在眼鏡、螺絲、吊頂、材料、工控等行業最大限度地混了個溫飽,更多地都死在了“昨天晚上”。一方面這也是由于市場基數較小,可拓展的市場空間存在局限,另一方面也在于行業交易習慣的培養問題。如果說網盛放出的培養“100個化工網”成為現實,則將有100個行業出現No.1或前三強,如此算來,將有最多100個行業在互聯網上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不過這個行業局限性的突破不僅在于這些標桿們伸出的合作橄欖枝,更多的也在于進入者們是否有足夠的力量撐到春天到來的那一天,而春天的到來又需要從業者的“召喚”,這種召喚恐怕就是市場與客戶的培育、積累。
服務業:守望專業服務的互聯網春天
在互聯網激活二、三產業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并且成功的應用案例四處開花的大好時期,第三產業中的專業服務領域除開人力資源與互聯網的結合催生了51job、中華英才與智聯招聘等網絡招聘中介,以及教育、金融領域出現了精品學習網、金融界、和訊這樣或上市、或拿到了風投并且廣受看好的實力派選手外,在法律、管理咨詢與財務這三大市場空間更為廣闊與市場基數更為龐大的領域卻寂寞了太久。
據2006年底數據,中國法律服務市場規模約20億美元,10年內預期達到200億美元,管理咨詢服務市場在2004年就已達到103億,預期到2010達到千億級,到2005年,管理咨詢市場滲透率達到55.89%,未來的潛在新客戶和可能再合作的客戶都存在著巨大的開發機會;據中注協發布的信息顯示,會計服務市場規模在2006年達到200多億,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2006年度總收入達到118.09億。如此龐大的產業與市場基礎,任何一種創新性的應用帶來的想象空間都將是足夠大的。
長久的沉寂往往可能意味著一種爆發,法律、管理咨詢與財務等專業服務領域在同互聯網的結合上正面臨著這樣一種境況。雖然看著“同在一個屋檐下”的人力資源搭上互聯網這艘大船越駛越遠,自己抓著“互聯網的手”很長時間,卻找不到脈搏,但即使如此,市場前景的廣闊及互聯網在各類行業普遍開花的美好現實仍然吸引著更多的投資進入這種交叉領域,以法律服務領域為例,在華律網、找法網等一批以律師聯盟與委托服務為核心的先行者之后,在北京又誕生另一家專注企業法務外包與律師委托服務的互聯網企業覓法,其旗下設立了跨法律、管理與財務三大領域的門戶網站覓法網,專注企業法務外包服務的“覓法通”以及律師委托服務業務群組,決定在法律、管理與財務服務與互聯網的結合上做全面徹底的嘗試。
與阿里巴巴“誠信通”、慧聰“買賣通”在取意上有所相似的“覓法通”是一個面向企業法務外包的會員服務產品,專注于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法律事務,其中打包的三項服務內容基本上涵蓋了企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事務,比如“企法通”軟件,是一套法律信息的查詢軟件,企業可以通過該軟件查詢到日常企業需要的法律法規、案例、合同協議范本、法律文書范本等,而此前眾多從事法律軟件服務的網站多是專注于律師事務所等專業市場,包括北大法寶、法意等,當然這些早期力量已經覺醒,開始從專業市場向更廣泛的空間進行拓展;“一點通”網絡服務,也即在該公司旗下的門戶網站覓法網上為企業提供了法律、管理與財務信息服務和在線咨詢服務;還有“一線通”,即通過電話為會員解答相應法律問題,同時為企業草擬合同、起草文書等企業日常法律事務。從潛在的市場空間來看,似乎有故事可講。因為中國企業能夠有專職法律顧問和法務人員的還不到10%,絕大多數企業,法務服務確實存在,該市場一旦被他們激活,也許法律服務行業的互聯網春天真正到來。
目前法律服務與互聯網結合的另一種模式叫“律師委托服務”,這實際上是一個第三方服務,這個第三方是一個具有“競合優勢”的第三方,一方面把大量需要律師服務的用戶集中到一個專業的平臺上,用戶從這個平臺上可以獲得多方面的有利地位,包括免費的咨詢分析、專業的第三方意見、用戶開始具備與服務商光明正大的議價的權利和能力、服務過程監督與效果評估,而另一端整合全國各區域的優質律師事務所,按照規模、影響力等多種指標進行分類,同時向這些加盟的律師事務所提供營銷推廣與客戶案源分享服務,利用營銷優勢同各地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優勢進行合作。從模式上來說,有點攜程網的韻味,一端拿著客戶,一端拿著酒店。
如果將兩種服務方案打包在一起,可以說是巧用心機,但如何讓國內的企業與高中端個體用戶能夠理解這種服務的優勢,并且能夠接受,這是一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如何整合足夠多的優質律師事務所資源,構成另一個問題。據覓法高層透露,自6月份啟動“品牌千家 服務萬戶”律所加盟活動以來,截止目前已有超過100家各地的20人以上規模的律所加盟,簽訂了業務合作協議,同時已有吉林、江西等地的客戶委托覓法推薦律所。
其實,法律、管理、財會是每一個企業健康成長所必不可少的三大關鍵因素及核心支柱,在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三者相互關聯,密不可分。隨著中國WTO進程的逐步深入,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國門的打開,許多外資企業蜂擁而至。一系列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對中國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肌體是否健康,流程是否可以更加卓越,經營風險如何防范等諸多問題,都有待更全面、周到的專業服務進行診斷。
不僅在法律服務方面需要更多像覓法這樣的企業,在企業管理、培訓、財務等專業領域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期待著更多這樣的進入者誕生,同時期待著中國互聯網業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